宜城位于鄂北岗地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版图面积2115平方公里,地形地貌呈“三山两水五分田”的格局,1994年撤县设市,现辖11个镇(办)、234个村(社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1个襄阳市级精细化工园区,户籍人口56万。宜城是楚国故都,楚国800年其中在宜城建都185年(公元前689年—前504年);宜城是“千年古县”,建制于汉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宜城是辞赋文学鼻祖宋玉的家乡,抗日英雄张自忠将军的殉国地。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文明城市、全省三农考核先进县市、全省扶贫开发成效考核“综合评价好”县市、全省扫黑除恶先进单位、湖北省首届改革奖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5次入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地理位置好。一江两岸、地势平坦,东西两山、资源丰富。地处“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两翼城市群的中间节点位置,一条汉江、两条铁路、三条高速穿境而过,汉江、207国道、焦柳铁路、浩吉铁路、襄荆高速、枣潜高速纵贯南北,346国道和麻竹高速横贯东西,5分钟可以进入全国高速路网,50分钟可以到达襄阳火车站和襄阳机场。
农业基础好。全市农民人均耕地3亩,素有农业“小胖子”县之称,是全国第一批“吨粮田”“双百棉”县市,国家级农产品生产主体功能区,农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基本上能够旱涝保收。
人文环境好。宜城民风淳朴、开朗开明,包容性强。宜城现有近200家规上企业大部分来自于埠外,本地的干部群众对外来企业家热情尊重,与外来人口和谐相处,得到了来宜投资创业者的广泛赞同。
基础教育好。宜城具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是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市,适龄儿童入学率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高考升学率和本科录取率多年来一直名列襄阳各县(市)前茅,宜城一中连续多年高考重点(一类本科)上线人数在襄阳各县市遥遥领先。
文化资源好。宜城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境内有楚皇城遗址和郭家岗春秋时代遗址两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馆藏文物达1万多件,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被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地理位置】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樊。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53公里,总面积211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宜城版图呈“蝴蝶状”。整个地形变化有规律,汉水将全境自然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以汉水为界,分别往东部西部呈平原、丘陵、山地变势,阶梯式延伸。东西两面环山高起,中部河谷平原,北高南低,向南敞开。东部属大洪山余脉,北端山脉呈东西走向。南端多南北走向,微向西南倾斜,与襄阳、枣阳、随州交界处到汉江冲积平原为低山丘陵区。西部属荆山余脉,多呈南北走向,为丘陵区。海拔在150米以上的山地面积43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0.4%,海拔在50至150米之间的丘陵面积1622.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6.8%;海拔在50米以下的平原面积59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
【气候条件】
宜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秋季短,冬夏季长。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冬冷夏热,陆性率64%,有典型的大陆气候特征。
境内各地年降水量在800至1000毫米之间,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16.4天。降水分布趋势是东西山区多于中部丘陵平原区,北部少,南部多。历年自然降水状况大致是丰雨年、缺雨年和正常年各占三分之一。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9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为全省日照时数高值区。一年中日照最多的月份是8月,占56%,最少的是2、3月,占36%。
年平均气温15至16 ℃,境内各地年平均气温相差不过0.5℃。气温一般1月为最冷,平均2.6℃,7月最热,平均28℃。
【矿产资源】
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铅矿、铝土矿、磷矿、矿泉水、耐火粘土、高岭土、铁矾土、膨润土、砖瓦粘土、石灰石、白云石、硅石、方解石、大理石、云母、氧化铁红、煤、镓、铁、石英砂等20余种,已被开发利用的有12种。主要分布在“两山一线”既东南两山、随南线,已探明的矿石储藏量14亿吨。1、铜、铅、银多金属矿,储量70多万吨,储藏价值1亿多元;2、铝土矿,储量800多万吨,居全省第一。3、硅石,储量达1500万吨,平均品位达98%,属特级矿。次为孔湾覆船山和雷河胡耳硅矿,主要生产硅铁、硅锰等硅质合金;4、耐火粘土,总储量3600万吨;5、磷块岩,储量400万吨;6、白云岩,储量3亿吨以上;7、石灰岩,总储量2亿吨以上,平均含氧化钙54%以上,属一级品,系中南地区罕见的大型优质石灰石矿;8、白云母,储藏于孔湾夫子娅的杨坡群片岩中,共有6条矿脉;9、膨润土,储量37.56万吨,品级Ⅱ至Ⅲ级;10、矿泉水,出露于板桥上湾张集,被命名为含偏硅酸、锶、溴、氟、硒的重碳酸硫酸至钙镁型矿泉水,日自然溢出量达2200吨,系1987年国家首批公布的八大优质天然矿泉水之一。
【政府网站】http://www.ych.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