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航空港实验区)获国务院批复设立,成为我国首个、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定位于: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位于郑州主城区东南约25公里处,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三角都市区重心,在国内大循环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地位。
功能定位
2022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站位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新发展格局,以前瞻三十年的眼光,对航空港实验区进行系统性重塑性改革,将发展区域拓展为核心区、联动区、协同区,全面赋予省辖市级管理权限,搭建“省级主导、市级主责,分类管人、直通管事,聚焦主业、差异考核”管理架构,赋予“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新定位与“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新目标。
发展历程
航空港实验区获批以来,得到党中央国务院与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17年6月14日,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指出“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2022年2月,在会见卢森堡大公亨利时再次强调“做大做强中卢货运航线‘空中丝路’”。相继被列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被确立为河南高质量发展“名片”、高水平开放“龙头”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引领”。
区位优势
十年建设,航空港实验区枢纽优势、开放优势、产业优势、都市形态加快形成。
航空+高铁“双枢纽”一体联动
构建起1小时城际铁路都市圈、300公里高速公路覆盖圈、800公里高铁圈与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空网。
口岸功能全国领先
建成“1+1+7”口岸体系,全面实施“7×24”小时通关机制、“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口岸功能内陆地区种类最全、效率最高。
产业体系快速成型
电子信息产业国内领先,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航空制造等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十四五”末,全区企业经营收入将突破万亿大关。
改革创新持续深化
获批“双创示范基地”“引智试验区”“经营性租赁外币结付租金”等一批国家平台政策。2021年3月1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正式施行,为我区改革、开放、创新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都市形态初具雏形
拥有国际领先的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全省领先,核心区建成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不含尉氏区域),区内人口近90万。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1年,全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6亿元增长至1173亿元,年均增长15.3%;同比增长12.1%,增速分别是全国、全省、全市的1.5倍、1.9倍、2.6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18.6%;同比增长25%,增速分别是全国、全省、全市的2.6倍、4倍、2.4倍。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759亿元增长至5246亿元,年均增长12.6%;同比增长17.9%,占全省64%、占全市8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基本上是全省平均增速的2倍左右。
战略目标
站在新起点,航空港实验区将始终牢记领袖嘱托,以省委省政府重塑性改革为契机,以“管委会+市场主体”“三化三制”改革为动力,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路子,全力推进“空、陆、铁、水”四港联动、“空、陆、海、网”四路协同,全力推进“万人万企”“三个一批”“五链耦合”,加快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加快打造引领中部、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枢纽经济高地,争当全国航空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制度型开放的排头兵,真正成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为全省“两个确保”做出港区贡献,为“中原更加出彩”再添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