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东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是平顶山市中心城区之一,总面积101.06平方公里,辖12个街道,34个社区、24个行政村,常住人口32万。卫东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突出一个“干”字,落到一个“实”字,发扬一个“拼”字,强力推进“经济强区、宜居市区、和谐城区、生态绿区”四区建设,统筹打造“实力卫东、魅力卫东、平安卫东、健康卫东”四个卫东,全力创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样板区”,先后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全国文化先进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和河南省文明城区等20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
卫东区位于平顶山市市区东部,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地理坐标为北纬33°44′—33°49′,东经113°18′—113°28′。东及东南与叶县接壤,南隔湛河与湛河区相望,西与新华区交界,西北和宝丰县连接,北与郏县为邻,东北与许昌市襄城县相连。许(昌)南(阳)公路纵穿东部,漯(河)宝(丰)铁路横亘南部。南北最大纵距10.2公里,东西最大横距14.8公里。辖区总面积116.8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3.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0公顷。区人民政府机关驻建设路东段888号。电话区号0375,邮政编码467021。区政府机关驻地距省会郑州135公里。
2016年,全区共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佤、畲、拉祜、水、土、锡伯、怒、俄罗斯等2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5881人。
地貌:卫东区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域呈不规则直角三角图形。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缓坡平原。北部自西向东有落凫山、铧角山、平顶山、张寨山、马棚山、焦赞山等低山丘陵。平顶山位于市区北部4公里,海拔427米。山顶平而无峰,故称平顶山。平顶山市因此而得名。南部沿湛河以北,地势平坦低洼。境内落凫山最高点海拔493.7米,东南部蒲城村一带最低处海拔75.8米。区境南部及东南部为山前缓坡平原,海拔在75.8—85.5米之间,地势平坦,地面平均坡降1.5%。东南部从蒲城村到任寨村、门楼张村一带,系由沙河滚动沉积而成的沙河冲积平原。南部从大营村到皇台徐村、辛南村为山前平原,地面物质由淤泥质、亚黏土组成。平原地区土地肥沃,盛产粮食、蔬菜,并储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气候:区境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逐月递增,由寒转暖,升温快,日差大,多风沙,少雨水,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气温偏高,降水集中,全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51%,易出现大风、雷电、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秋季由温趋凉,温度逐渐下降,昼夜温差大,天气多晴好;冬季空气干冷,雨雪稀少,全季降水量只占年降水量的4.8%,盛刮西北风。年内平均气温15℃,1月平均气温1.2℃,极端最低气温为-14℃;7月平均气温27.6℃,极端最高气温为42.4℃。无霜期年平均228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61小时,年总辐射为113.774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726.3毫米;极端年(1964)最大雨量为1323.6毫米,极端年(1966)最少降雨量为373.9毫米。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月至8月,7月降雨最多。
地处外方山余脉和黄淮平原的过渡地带,生态资源丰富,城北有落凫山、平顶山、张寨山、金牛山等“一脉八岭”,城东有连珠湖和东湖,城中湛河及六条支流穿城而过。我们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倾力打造全国义务植树示范基地、金牛山万亩石榴园,以及核桃、桃、杏、草莓农业示范种植基地,“山城相望、文旅相融”的卫东风光正徐徐展开。地处“中原煤仓”腹地,煤炭资源丰富,已探明全区范围内均有煤炭矿藏。
产业特色彰显。站位全省全市发展大局,围绕全市“一主两优四新多支撑”先进制造业体系,在对全区资源禀赋、要素配置、发展预期统筹考虑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以第三代电子半导体产业为龙头,以尼龙专用装备、循环经济新材料、现代物流为支撑的战略新兴产业,加强载体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发展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三次产业融合发展高地。碳化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国际物流康养园、工业静脉产业园、大鹰城(新能源)东部汽车产业园竞相发展,现代物流、循环经济、尼龙装备和电子半导体产业蓄势待发,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碧桂园、万达、丹尼斯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
投资环境优越。区位交通便捷,孟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许广、宁洛高速沿区环绕,建设路、平煤大道、新华路在区内纵横连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创新浓厚氛围,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创新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0多家,各类市场主体3万多家,一批创新孵化平台应势而生。投资环境高效,树牢“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理念,全面落实“首席服务官”制度,竭力为企业提供“店小二”服务,让广大企业家在卫东放心投资、安心发展、舒心生活。
【政府网站】http://www.weidong.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