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七区,位于北纬34°36′~34°46′,东经113°30′~113°41′。地处郑州市区中心偏西南,东和管城回族区接壤,南、西南接新郑市、新密市,西、西北与荥阳市、中原区毗邻,北连金水区。始建于1948年10月,为纪念1923年2月7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55年更名为二七区,是国家唯一因纪念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辖区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
二七区综合实力。截至2019年年末,二七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54.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亿元,同比下降50.0%;第二产业增加值177.8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71.0亿元,同比增长12.7%;建筑业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567.9亿元,同比增长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66.2亿元,同比增长3.7%;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9.9亿元,同比增长5.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0.5亿元,同比增长5.8%;金融业增加值91.4亿元,同比增长9.4%;房地产业增加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15.6%;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8.1亿元,同比增长8.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0.1亿元,同比增长2.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9546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8年0.1:17.3:82.6调整为0.1:23.5:76.4。
二七区历史文化。二七区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有汉代民居邓公寨、明代周悼王陵、清代民居“天井院”等众多历史遗迹;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将中华文明探源向前推进了3万~5万年;铭功路出土的商代青釉瓷尊,把中国瓷器烧造史提前了1000多年;阎氏陶瓷、郑商瓷等瓷器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百年老街—德化步行街的“商文化”精神传承至今;二七纪念塔成为河南省零公里点标志;郑州烈士陵园等留下了浓郁的红色文化。截至2019年年底,全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9处、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8处、二七区文物保护单位12处。二七区作为八大古都之一的中心城区,作为全国唯一因纪念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红色文化、商业文化、都市文化等是其他区域不可比拟的历史优势、文化基因。二七纪念塔、二七纪念堂、“百年德化”、老奶奶庙遗址等标志性的文化元素,具有极大的文化挖掘潜力和价值。“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已列入郑州市“四大文化片区”。
二七区交通便利、通讯快捷。京广、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在境内交汇,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站——郑州火车站、河南省最大的汽车客运站——郑州客运中心站,中原地区最大的电力、电信、邮政枢纽位于辖区。郑少高速、郑尧高速、西南绕城高速穿境而过,城区距新郑国际机场仅30分钟车程。
二七区生态资源丰富。二七区生态和地貌资源丰富多样,15公里樱桃沟1466.6公顷葡萄园、400公顷尖岗水库水面、280公顷郑州树木园、33.33公顷南环公园、“四河两库一渠”及3333.33公顷的生态涵养林,让二七区在生态化的国家中心城市大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几年,二七区扎实推进“田园二七”建设,新增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生态廊道等绿化面积2067万平方米。
二七区公共资源丰富。拥有郑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中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卫校、郑州测绘学校等大、中专院校;有核工业部第五设计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七一三研究所等中央、省部级科研机构,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武警总队医院、郑州市骨科医院等省、市级医院,金融、证券、通讯、餐饮、文化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齐全。【地貌特征】二七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势起伏、沟壑纵横,侯寨乡、马寨镇尤为明显。最高点为侯寨乡南部冢上,海拔254.9米,与辖区的二七广场海拔103米相比,相差151.9米,全区平均海拔177.9米。
【自然资源】二七区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农村多丘陵,沟壑纵横,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温暖气团交替频繁,常年雨量偏少。春季寒暖无常,少雨多风;夏季多雨炎热;秋季凉爽,光照充足;冬季干燥寒冷,风多雪少。辖区境内属淮河流域,主要河流有贾峪河、贾鲁河、金水河、熊耳河。贾峪河:郑州段全长24.73公里,流域面积89平方公里。发源于新密市长里沟村,流经中原区、二七区,汇入贾鲁河。辖区境内全长8.1公里,流经马寨镇,涉及湾刘村、马寨社区、杨寨社区、刘胡村、张河社区。贾鲁河:郑州段全长137公里,流域面积2750平方公里,是郑州市最大一条河流。发源于新密市白寨镇杨树岗圣水峪,向东北流经二七区、中原区,至市区北郊折向东流,经中牟,入开封,过尉氏县,后至周口市入沙颍河,汇入贾鲁河。辖区境内全长22公里,流经侯寨乡、马寨镇、樱桃沟景区管委会,涉及台郭社区等22个村 (社区)。金水河:郑州段全长28.2公里,流域面积80.1平方公里。发源于二七区侯寨乡老胡沟,流经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郑东新区,汇入东风渠。辖区境内全长8公里,流经樱桃沟景区管委会、金水源街道工作筹备组等9个乡(镇)、街道,涉及黄龙岗、西胡等9个村、23个社区。熊耳河:郑州段全长21.4公里,流域面积75.7平方公里。发源于二七区与新郑市交界处侯寨乡,流经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郑东新区,汇入金水区陈岗村,流入东风渠。辖区境内全长2公里,基本为暗河,流经京广路、福华街2个街道办事处,涉及冯庄等5个社区。
【土地资源】2019年,二七区土地总面积为15495.59公顷,其中耕地1815.23公顷,园地1658.97公顷,林地2207.26公顷,草地243.82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251.31公顷,交通运输用地722.4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28.16公顷,其他土地168.42公顷。
【矿产资源】二七区矿产资源丰富,集中分布于辖区西南部,以煤炭、石灰岩、黏土为主。2019年,辖区煤炭保有储量8113.92万吨,石灰岩储量4637.18万吨,砖瓦用黏土储量26.07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截至2019年年底,区辖侯寨乡、马寨镇、大学路街道、五里堡街道、德化街街道、解放路街道、铭功路街道、一马路街道、蜜蜂张街道、福华街街道、建中街街道、淮河路街道、长江路街道、嵩山路街道、京广路街道、人和路街道、金水源街道工作筹备组,城市社区122个、农村社区51个(其中社区管理委员会28个,村委会13个,城中村社区管委会10个)。
【建置沿革】1951年9月成立二七区人民政府。1952年辖杜岭街、西太康路、益民街、德化街、大同路5个街政府。为纪念“二七”大罢工,1955年将二区改为二七区。1958年将二七区改为七一人民公社。1959年变七一人民公社为二七区人民公社。1961年撤销人民公社,恢复二七区人民委员会。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8年成立二七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撤销革命委员会,恢复二七区人民政府,辖9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农业乡(即陇海乡)。
【行政区划】1987年3月,郑州市区划调整时,撤销金海区、郊区,将金海区的齐礼阎乡和原郊区的刘胡坷乡、侯寨乡划归二七区,实行区带乡体制。1997年,成立淮河路街道办事处。1998年12月,刘胡城乡改建为马寨镇。2001年7月,撤销陇海乡。2006年10月,撤销齐礼阎乡,增设长江路、嵩山路、京广路3个街道办事处。2015年5月,成立人和路街道办事处。2016年8月,成立侯寨街道工作筹备组、金水源街道工作筹备组。2017年11月,河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撤销侯寨乡设立街道办事处(豫民行批(2017] 10号);2018年1月,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撤销侯寨乡设立侯寨街道办事处(郑政函[2018]3号);2018年1月,二七区人民政府根据河南省民政厅和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复,发文撤销侯寨乡,设立侯寨街道办事处(二七政文[2018]1号),但对外仍称侯寨乡。截至2019年年底,区辖侯寨乡、马寨镇、大学路街道、五里堡街道、德化街街道、解放路街道、铭功路街道、一马路街道、蜜蜂张街道、福华街街道、建中街街道淮河路街道、长江路街道、嵩山路街道、京广路街道、人和路街道、金水源街道工作筹备组。区人民政府办公地址位于政通路85号。
【政府网站】https://www.erq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