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山东 > 招商产业 > 正文 返回 打印

山东省十强产业 | 重点招商产业(文旅产业)

不详  2024-04-08  “选择山东”云平台

文化创意产业

  【产业介绍】

  企业规模

  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3257家,较上年增加331家,增长11.3%,企业数量创近年来新高。年营业收入超过百亿的企业12家,超过十亿元的企业达到78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全省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9668.7亿元,增长5.7%,增速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规模占全国的5.9%。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规模达到111.3万人,增长3.6%。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763.6亿元,增长达9.0%。

  投资商机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深度融合,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弘扬墨子文化创新精神和鲁班文化工匠精神,传承创新齐鲁文化,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支持创建建筑设计创新平台、时尚服装设计创新创业平台等;鼓励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影视文化消费先行体验区。

  产业布局

  鼓励济南、青岛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突出示范引领,培育一批重大数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数字文化产业高地,带动全省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引导鲁西、鲁南等地区结合乡村振兴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不断提升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推进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片区规划建设。围绕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深化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推进“山东文脉”“海岱考古”、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等重点工程,加强泰山、“三孔”等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区申遗,丰富提升“礼出东方”“稷下学宫”等文化标识。到2025年,基本形成“东西地区相得益彰,城乡文化产业互补提升,八大文化片区引领示范”的全域文化产业均衡发展新布局。

  【发展目标】

  规模目标

  围绕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战略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重点布局,突出创新发展、特色发展、智能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引领文化创意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点领域,做强一批国内知名、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头部创意企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成一批覆盖文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具有较强产业支撑作用的公共平台,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内容生产高地和文旅融合发展高地。到2025年,全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国各省(区、市)排名中“保五争三奔第一”,基本形成以新动能主导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资产、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营业收入总量达到7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5%以上。全省规模以上文化新业态企业资产达到14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6%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5%以上。

  质量目标

  打造“文化体验廊道”建设带状联动发展布局。积极融入国家文化公园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战略,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和沿胶济铁路五条文化轴线为支撑,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体验廊道,具化实化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建设,充分发挥沿线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引领示范作用。实施《关于建设文化体验廊道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计划(2023—2025年)》,全面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支持沿线区域文化产业差异化联动发展,推动区域文化产业优势互补。到2025年,构建“国家文化公园引领、文化交通线路贯穿、文化体验廊道示范、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支撑、全域‘两创’新标杆和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主要任务】

  产业生态创新

  发展十大重点领域,全面推行“链长制”,壮大产业集群,加快重点园区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

  挖掘优秀文化资源,加强在库重大项目建设,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工程。

  文化科技融合创新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开展重大产业攻关,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

  培育重点品牌

  打造“山东手造”品牌,培育文化会展品牌,做优“鲁剧”品牌,做优“鲁版图书”品牌,打造“山东剧场院线”品牌。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

  推动文化企业改革,优化文化资本布局,加快骨干企业改革发展。

  文化产品供给消费

  加强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实施“七个一”精品工程,做强文化旅游消费载体。

  对外文化贸易

  支持发展文化贸易,推动文化出口提档升级,开展重大文化活动。

  金融赋能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创建文化金融示范区,推动文化要素市场建设,开展文旅专项服务。

  【推进措施】

  政策引领

  制定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制定出台“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实施方案,制定出台山东省印刷业绿色化发展实施办法。

  要素保障

  优先保障十大重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设施、项目用地需求,鼓励利用闲置设施、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利用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土地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的,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方式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允许社会资本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在投资核准、银行贷款、土地使用、税收优惠、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对外贸易等方面给予支持。

  资金奖补

  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加大对十大重点领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奖补力度,支持头部创意企业发展。加大财政对文化科技创新的支持,对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融资项目的不良贷款,省级财政按照本金损失分别给予最高40%、35%的风险补偿。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省属国有文化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的工资总额单列,不受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限制。

  基金撬动

  支持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二期、省新旧动能转换文化产业类基金等文化产业领域投资基金作为战略投资者,对十大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在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对文化重点项目的支持。

  金融支持

  以十大重点领域为重点,对列入国家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目录的文化企业、达到国家级和省级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标准的文化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集群领军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对接,开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给予资金支持。将有意愿的文化企业纳入“金融辅导”,支持文化产业园区组织实施《关于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开展“金融辅导”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十大重点领域文化企业上市。鼓励文化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及全国股转系统上市挂牌。

精品旅游产业

  【产业介绍】

  战略定位

  ​秉持“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理念,突出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特色化、精品化导向,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彰显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展现中国精神、彰显齐鲁风韵的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发展目标】

  发展布局

  着力打造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极,强化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引领,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辐射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弘扬发展片区,构建“两大都市圈拉动、三大公园引领、四廊一线贯通、八大片区支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发展目标

  到2027年,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达到5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30个。

  【主要任务】

  塑强文旅深度融合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地。实施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深化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推进“山东文脉”、“海岱考古”、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等重点工程,打造“东亚儒学探源地”、“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见证地”、“人类轴心时代文明高峰体验地”。加强泰山、“三孔”等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区申遗,丰富提升“礼出东方”、“稷下学宫”等文化标识。全面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

  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

  实施千家景区焕新工程。开展景区品质改造提升行动,实行“一景区一方案”,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开展“文化活化故事化”行动,把典故传说、历史事件、名人故居等深度融入景区景点、文创产品和展示体验。推出高等级景区创建新举措,支持各设区的市打造游客人次过千万的核心景区,鼓励县(市、区)打造标志性景区景点。

  数字赋能文旅发展

  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推进5G、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实施“山东智造”文旅产业工程,建设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完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依托全省“居民码”推出“好客山东一码通”。 拓展文旅新场景。实施全要素场景革命,将剧本体验、影视研学、体育赛事等融入旅游场景,建设多元化、智慧化特色街区。拓展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建设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培育开发一批动漫、电竞、云旅游、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产品,支持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少打造1台常态化、特色化演艺项目。 创新发展未来业态。积极探索前沿引领型、技术突破型、迭代升级型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组织开展文旅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结合实际发展“零接触”旅游消费,建设智能化、个性化景区和饭店。大力发展共享旅游,推广与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共享汽车、异地还车等服务。

  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升级

  实施“乐宿山东”提升行动。引进全球顶级连锁酒店品牌,鼓励新建新评、升级改造星级饭店、星级民宿,建设文化、绿色等“好客”系列主题饭店。到2027年,星级饭店超过700家,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饭店100家以上。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不得将星级、所有制等作为限制条件。 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交通干线与景区连接线建设,拓展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旅游型”、“休闲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到2027年,打造一批高标准旅游风景道示范路段,实现市市通高铁,16市高铁快速通达水平明显提高,95%的县(市、区)通达双高速公路,重要旅游资源三级以上公路全覆盖。 健全游客服务设施体系。推动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改造,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和周末免费开放。到2027年,新建100处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40处以上旅游样板驿站、300个以上旅游停车场。

  擦亮金字招牌

  放大活动展会拉动效应。繁荣发展“活动经济”,形成四季不断、近悦远来的活动体系。每年召开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双年展等。鼓励市场化、社会化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发展商务旅游、会奖旅游。 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品牌。实施城市精品旅游工程,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培育城市文旅地标,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城市、旅游枢纽城市,发布休闲城市旅游发展指数,形成国内一流、誉满全球、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集群。 加强全方位宣传推介。强化主流媒体精准推广,推出“春夏秋冬游齐鲁”系列宣传版本。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加强与国内知名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建设文旅营销旗舰店,开展千个网红打卡地、千名文旅达人、千个好客故事、千件文创产品等“四个一千”行动。推进“好客山东旅游大使”计划,加强“文艺出海”、“文创出海”、“文物外展”,构建全球推介和国际营销体系。

  【推进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出台乡村旅游、旅游住宿业发展等专项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创新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完善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化政府规划布局、宣传推介、环境营造、重大活动引领等工作机制。深化国有文旅企业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因地制宜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进全省旅游产业统计体系。

  保障项目用地

  将文旅发展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分级分类保障。鼓励利用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支持利用闲置建筑物、腾退宅基地等建设文旅项目。对个人出租住房经营乡村旅游的,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加大资金支持

  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文旅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辅导、金融管家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支持申报文旅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

  强化典型激励

  建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考核引领作用,鼓励创先争优。实施“文旅强县”评价激励,给予每个县5000万元奖励。开展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选树发布齐鲁文旅名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年度人物及企业。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11-7431-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