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江西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简介

不详  2023-09-04  峡江县人民政府网

  ​​​自然环境

  【区域位置】峡江地处赣中腹地,位于吉安市北部,东北邻新干县,南毗永丰、吉水,西靠吉安县,北、西北与新干县、新余市接壤。因巴邱镇玉峡两岸群峰夹赣水,江面狭窄而得名。南北长约39.5公里,位于北纬2727′50″至2745′20″之间,东西宽约64.5公里,位于东经11453′21″至11531′57″之间。全县总面积1297.8平方公里。赣江由南向北在腹地穿流而过,将峡江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2004年7月建成的峡江赣江大桥将河东河西连为一体。县治于1997年7月1日由巴邱镇迁往水边镇,北距省会南昌147公里,南至吉安市74公里,西北离新余75公里,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粤高速公路、105国道、京九铁路、赣江水道4条水陆交通大动脉纵横县境南北,交通十分便捷。人民政府驻水边镇百花社区百花路8号,电话区号0796,邮政编码331409。

  【地势地貌】峡江县境处华南褶皱系东北域,属江南丘陵区,全境地势为东南、西北部高,向中部赣江倾斜。境东桐林五朵梅花主峰(海拔644米)为县境最高地,境北仁和涂家赣江河峪(海拔26米)为县境最低处。地形以丘陵为主,兼有低山,低山主要分布在东、西部边境,山体大都呈北东走向,有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山峰19座;中间大片丘陵,多在海拔高度100—3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县总面积62%。赣江自南向北贯穿县境,主要支流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和象口水等,赣江及其Ⅰ级支流两岸多为河谷阶地。赣江在巴邱镇往南仅宽400米,为千里赣江最峡处,是天然良好水电枢纽坝址,现建有兼具防洪、发电的江西省峡江水利枢纽工程。

  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2021年末,全县国土面积1297.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3613.33公顷,种植园用地4126.67公顷,林地83820公顷,草地440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86.6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493.3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200公顷,其他土地906.67公顷。

  【矿产资源】峡江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相对频繁。县域地层发育较全,其中晚元古代——套复理石——类复理石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及含铁硅质岩建造遍布全区,是区内铁矿源层;石炭—二叠纪海相碳酸盐岩及泥砂质含煤建造,是区内水泥灰岩、煤的重要产出层位;晚三叠世湖沼相碎屑岩含煤建造为烟煤的产出层位;早侏罗世内陆河湖相碎屑岩建造控制了区内长石石英砂岩的展布;与白垩—第三纪陆相砂砾岩夹陆相火山岩建造相关矿产有建筑石料;第四纪砂砾石堆积是红土型金、砖瓦粘土及建筑砂的重要层位。岩浆岩主要为加里东期及印支期岩体,与之有关的矿产有钨、银、钴、稀土、花岗岩、瓷土、铀等。

  截至2021年底,全县已发现矿产有25种(含亚种),矿种有煤、铀、铅、镍、钴、锰、砷、钨、金、银、稀土、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材)料、饰面用花岗岩、玻璃用硅石、瓷土、硅线石、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矿及水气矿产——矿泉水等。查明资源储量11种,列入《江西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矿产地43处,其中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16处、小矿22处。

峡江县主要矿产资源储量一览表

序号

矿产名称

矿产地数(处)

大中型矿产地数(处)

资源储量单位

保有资源储量

累计查明资源储量

占全省保有资源储量百分比(%)

1

水泥配料用砂岩

4

 

矿石(万吨)

85.10

87.10

3.55

2

饰面用花岗岩

6

1

矿石(万立方米)

343.30

345.30

3.35

3

饰面用辉长岩(共生)

-

 

矿石(万立方米)

4.40

5.70

3.12

4

硅石

2

1

矿石(万吨)

411.60

411.60

1.58

5

硅石(共生)

-

 

矿石(万吨)

10.30

10.30

0.04

6

铁矿

13

 

矿石(万吨)

1272.62

1310.15

1.27

7

高岭土

6

 

矿石(万吨)

108.30

145.60

0.63

8

陶瓷土

1

 

矿石(万吨)

56.00

56.00

0.08

9

长石

1

 

矿石(万吨)

5.10

8.10

0.20

10

水泥用灰岩

5

 

矿石(万吨)

232.10

256.00

0.06

11

轻稀土

1

 

轻稀土氧化物(吨)

206

250

0.05

12

矿泉水

1

 

流量

(立方米/日)

104

104

0.88

  【水力资源】峡江县水资源总量11.31亿立方米,境内河流总长567.48公里,河网密度0.441公里/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深865毫米,地表水总量505.5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为75545.94千瓦(其中赣江干流62000千瓦),地方可开发量7340千瓦,已开发电能4540千瓦。

  赣江峡江段全长38公里,河面宽350~1000米,年平均径流量473.2亿平方米,峡江县境以上流域面积62428.67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86.75平方公里)。赣江为峡江居民主要饮水水源地,有巴邱、漳口两个取水口,每月进行水质检测,水质基本维持在Ⅱ类。

  赣江峡江段建有巴邱、仁和、福民、乌口、江家5条防洪堤、全长27.4公里,保护耕地2.18万亩、人口5.58万人。

  峡江县境内有沂江、黄金江、盘龙江3条主要的赣江一级支流,流经峡江七个乡镇,全长183公里,建有罗田、水边、马埠、戈坪、金江、砚溪、沙坊七个防洪工程,治理河段61.6公里。三条支流水能资源蕴藏很少,仅可局部开发利用。其中境内水能蕴藏量较大的沂江,年平均径流量66.5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978平方公里,有水能蕴藏量4700千瓦,是全县发展小水电的重点,沂江干流上建有马埠、大西头两座水电站,支流上建有藤坑、幸福水库两座水电站;此外黄金江干流上建有万宝水库三级电站,盘龙江干流上建有万能电站,盘龙江支流上建有雁头陂水电站,全县小水电站总装机容量5470千瓦,年均发电量1600万度。

  全县有中型水库2座,另有1座中型水库已完工待验收(石洞),小(一)型水库8座,小(二)型水库112座,山塘1553座,引水工程144处,提灌站69座,装机容量957千瓦。全县水利工程蓄水量达13828万立方米,平均水资源总量11.27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24.8万亩,其中蓄水灌溉面积20.12万亩,引提水灌溉面积4.56万亩,旱涝保收总面积17.34万亩。

  【动植物资源】峡江县是全省林业重点县。据统计,县境内苔藓、蕨类、裸子、被子植物约有220科、790属、1400种左右。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亚热带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灌木林及人工栽培的杉树林、湿地松林等,经济林以油茶、柑桔为主。脊椎动物有31目85科285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苏门羚、虎纹蛙、鸳鸯、林雕、游隼、白鹇、穿山甲等24种。水生动物有鱼类15科、66种,水生生物有6科48种,以绿藻居多。

  【森林资源】2021年,全县林地面积88811.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73975.1公顷,占林地面积83.3%;疏林地面积74.1公顷,占林地面积0.1%;灌木林地面积8813.7公顷,占林地面积9.9%;未成林地面积1928.9公顷,占林地面积2.2%;苗圃地面积137.2公顷,占林地面积0.1%;无立木林地面积3435公顷,占林地面积3.9%;辅助生产林地面积447.4公顷,占林地面积0.5%。

  全县森林覆盖率65.1%,活立木总蓄积为6576306立方米,分布如下:①有林地面积为73975.1公顷,其中乔木林面积为70548.8公顷、蓄积为6522732立方米;竹林面积为3426.3公顷、株数为12006226根。②疏林地面积为74.1公顷,蓄积为1633立方米。③四旁树株数为356666株、蓄积为18399立方米。④散生木株数为304753株、蓄积为33542立方米。

  行政区划

  【概况】2021年末,峡江县辖水边、巴邱、仁和、砚溪、马埠、罗田6个镇,桐林、福民、金江、戈坪、金坪民族乡5个乡,共11个乡级政区;辖有85个村民委员会,7个居民委会;下设986个村民小组。

  【水边镇】水边镇版图面积186.1平方公里。辖区有石阳、百花、玉笥、沂溪4个居委会和郭正、下痕、湖洲、馆头、分界、众村、佩贝、何君、利田、武溪、北龙11个村委会,下设175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8737户,总人口54226人。党政机关驻石阳街。

  【巴邱镇】巴邱镇版图面积133.4平方公里。辖区有东门、南门、西门3个居委会和北门、晏家、坳上、油陂庙、洲上、何家、泗汾、蒋沙8个村委会,下设112个村(居)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2356户,总人口31444人。党政机关驻北门村。

  【罗田镇】罗田镇版图面积151平方公里。辖区有罗田、店前、安山、桂林、神林、峡里、官洲、沙坊、新江、江口、东梅11个村委会,下设113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6153户,总人口19680人。党政机关驻罗田村。

  【仁和镇】仁和镇版图面积148平方公里。辖区有仁和、枥坑、新陂、刁田、大田、大里、官田、彭家9个村委会,下设10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4840户,总人口15393人。党政机关驻仁和村。

  【马埠镇】马埠镇版图面积170.5平方公里。辖区有马埠、固山、曾安、朱家、芦溪、凰洲、上盖、夏塘8个村委会,下设96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5284户,总人口15725人。党政机关驻马埠村。

  【砚溪镇】砚溪镇版图面积120平方公里。辖区有砚溪、鹏溪、步溪、灼溪、灼岭、虹桥、觉溪、坪头、因山、金坊10个村委会,下设114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4589户,总人口13686人。党政机关驻砚溪村。

  【金江乡】金江乡版图面积103.5平方公里。辖区有城上、黑虎、新溪、金滩、庙前、庙下6个村委会,下设67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3507户,总人口10728人。党政机关驻董家庙。

  【戈坪乡】戈坪乡版图面积78.1平方公里。辖区有戈坪、芳洲、小坑、汀溪、舍龙、白沙6个村委会,下设60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2589户,总人口8067人。党政机关驻戈坪村。

  【福民乡】福民乡版图面积100.7平方公里。辖区有娄屋得、方家、郭下、宋家、小枥、田心6个村委会,下设69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3034户,总人口9381人。党政机关驻娄屋得村。

  【桐林乡】桐林乡版图面积96.1平方公里。辖区有桐林、流源、长田、张家、庙口5个村委会,下设55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2849户,总人口8831人。党政机关驻桐林村。

  【金坪民族乡】金坪民族乡版图面积10.6平方公里。辖区有朝阳、金坪、新民、移山、南下5个村委会,下设19个村民小组。年末总户数1312户,总人口3211人。党政机关驻朝阳村。

  县城概况

  【总体规划】峡江县县城规划,东起京九铁路,北至郑家湾,西始玉笥山山脚,南至工业南路以南100米。规划划定水边镇城市规划区面积为3142.35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992.87公顷。

  峡江县位于赣江中下游,地处江西省中部。除接受吉安市的辐射和吸引之外,还深受南昌市、新余市的双重辐射和吸引。峡江与南昌、新余两市之间有着联系频繁的作用流,其主要表现在各种经济社会联系:农产品供应、生资提供、金融来往、信息沟通、旅游休闲等等。充分利用三角经济协作优势,增加峡江与吉安、新余、南昌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提升峡江所在地域的战略地位,提高和增强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105国道、赣粤高速、京九铁路在峡江绕行,对发展峡江边贸市场、扩大流通、搞活经济十分有利。通过便捷的交通,峡江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增强区域经济关联度,使其区位优势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街道巷路】2021年,峡江县城主要道路有26条:玉峡大道、玉笥大道、玉华路、碧玉路、水晶路、石阳路、会仙路、承天路、元阳路、玉梁路、百花路、月华路、大秀路、普正路、郁木路、环玉路、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工业四路、工业五路、工业六路、工业七路、工业八路、工业九路、工业十路。

  人口状况

  【户籍人口】全县年末总户数65251户,人口190372人,其中:男102544人,女87828人,城镇人口73395人,乡村人口116977人。0-17岁人口48941人,占总人口的25.71%;18-34岁人口39231人,占总人口的20.61%;35-59岁人口70453人,占总人口的37.01%;60岁以上人口31747人,占总人口的16.67%。

  【常住人口】根据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经市统计局认定,2021年末全县有常住人口190372人,其中:男102544人,女87828人,城镇人口73395人,乡村人口116977人,城镇化率为38.55%。年出生人口1696人,死亡人口441人,出生率为8.91‰,死亡率2.32‰,自然增长率为6.59‰。

  环境质量

  【大气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PM2.5年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3.6%;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7%,较2020年提高6.6%。

  【水环境】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水质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赣江峡江段基本保持II类水,沂江峡江段常年保持III类水,省控、县界断面未出现V类及劣V类水。

  【声环境】经对县中心城区范围内102个有效网格昼间监测数据进行评价,昼间平均值=52.7dB(A)。依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HJ640-2012)中进行等级划分和质量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等级为二级,评价结果为较好。

  【固体废物】全县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77252.63吨,综合利用率100%。

  气候状况

  【概况】2021年,峡江县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少,日照略偏少。年平均气温为19.1℃,较常年同期偏高1.3℃,创峡江县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新高,较2020年偏高0.4℃,高温日数异常多,较常年偏多34.6天,排历史同期第2高位;年总降水量为1263.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成;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除春季外,其它各季降水均偏少,冬春(1-4月)和伏秋(7-10月)降水异常偏少,出现较为严重的气象干旱。2021年暴雨日数为1天,显著偏少,较常年同期偏少4.5天,为全省之最,日极端降水量为92.7毫米,乡镇日极端降水量为109.4毫米,出现在砚溪。年日照时数1551.1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4.7小时。

  【主要气象灾害及影响简评】年内主要气象灾害为高温干旱、暴雨洪涝、局地强对流等。其中,伏秋期(7-9月)受西太副高持续偏强偏西影响,出现严重高温干旱天气,给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影响。受灾总人数为19324人,农业经济损失达2362.02万元,受灾面积达2708.72公顷。年内致灾的强对流过程主要有:5月10日、5月19日、5月26日、6月2日、6月29日,8月19日,其中8月19日,砚溪镇、金江乡、戈坪乡等乡镇出现短时强降雨天气,最大小时降水为砚溪镇96.7毫米。受强降水影响,部分农作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家庭财产等受到不同程度损失。

  据统计,全年因气象灾害或由气象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导致全县23719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319.52万元,农业损失3101.07万元,受灾面积3151.6公顷。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影响,平均气温历史新高,出现阶段性干旱,主汛期没有出现严重洪涝灾害。总体而言,2021年全县气候灾害年景评估结果正常。

  水文状况

  【峡江水文站2021年各水文特征值】2021年,年径流量309.6×108m3,属平水年份;年最高水位41.16m,最低水位33.45m,年平均水位34.83m;实测最大流量10300m3/s,(出现日期为5月21日),实测最低流量160m3/s(出现日期为10月03日),断面平均输沙率48.3kg/s,断面平均含沙量0.049 kg/m3,年平均流量982m3/s;最大流速3.04m/s,最大水深14.5m(出现日期为5月21日)。

  地方特产

  【峡江传统米粉】峡江传统米粉始创于南宋初年,誉为“忠贞米粉”,明代列为贡品,2007年列入了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家传”或“师教”方式延续,以优质晚米为主料,采用龙下村水源,经过发酵、滤浆、熬制、搅拌、扯拉、扎捆等工序制成。峡江传统米粉洁白细嫩、柔滑爽口、久煮不糊、久炒不碎、余香绵绵等,有煮、炒、蒸、油炸和凉拌等吃法。

  【青池蒿菜】青池蒿菜引自日本原种的一种芥菜类食用蔬菜作物,2002年经江西省农科院引进,是江西省2002年农业引智成果品种之一。主要产品“舌尖明珠”系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基地种植,经高科技生化活性处理而成,色泽金黄,质地鲜嫩,纤维细小,韧度适中,不塞牙齿,美味可口,内含人体必要的多种纤维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是老少皆宜的美味,家庭、宾馆、学校食堂必备的佳肴。

  【立巢茶业】立巢茶业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酿茶(娘茶)生产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唯一传承者。是一家集茶叶技术研究发掘、生产销售和文化传播于一体的专业熟茶公司。酿茶传人项民和博士运用从祖传技术发掘出来的古方茶曲,精心酿制的第三代熟茶,复活了茶业史上的一个传统黑茶品类。其特色为“古方茶曲酿造,益生没有霉味没有毒素”,是更卫生、安全和健康保健的新一代熟茶,是现代人的新宠。

  【“玉珠”杨梅酒】“玉珠”杨梅酒选用无公害、绿色的优质杨梅为原料,由专业研究发酵酒的酿酒专家采用先进工艺用杨梅直接发酵而成。酒质优良、口感醇和、果香味浓郁,而且有促消化、治腹泻,养胃健脾,排毒养颜,延缓衰老之功效,男女老少皆宜。产品包装精美,新颖独特,也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2012年“玉珠”商标被誉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豆角辣椒】豆角辣椒是将豆角洗净晒干,和新鲜红辣椒凉拌,加些盐,放在陶罐里腌制,过不了多久,美味的豆角辣椒就制成了。豆角辣椒乃峡江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山茶油】山茶油是中国特有的食用油,又名山茶籽油、茶树油、茶油。是从山茶科油茶树种子中获得的,是我国最古老的木本食用植物油之一。山茶油是世界最好的食用油之一,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中国政府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食用油,历来享有“油中之王”之美称,誉为“东方橄榄油”“油黄金”。赣花山茶油其颜色浅黄,澄清透明,气味清香,品质优良,风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薄酥饼】薄酥饼为江西吉安名特产之一,至今有百年生产历史。薄酥饼采用精面粉、食用油、白糖、芝麻、五香粉、香葱、细盐等为原料,不加任何使用添加剂,经过揉面、包酥、包馅、揉平烧烤等32道工序精制而成。该饼具有薄、酥、香、甜、脆五大特色。肯薄而不虚、酥而不碎、甜而不腻、香而不嫩,闻名遐迩,曾有贡品产誉,为吉安特色纯手工饼之首。

  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况】2021年,峡江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项目六大会战”为主攻,认真履行部门职能,深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2.68亿元,同比增长9.4%;财政总收入完成18.05亿元,同比增长22.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24亿元,同比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5亿元,同比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603元和16810元,同比分别增长9.9%和增长12%。

  【产业升级提质增效】一是工业发展扩量提质。全县工业主营业务收实现223亿元,增长23.5%,上交税收4.6亿元,增长47%;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家达128家,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12%,“1+3”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完成246.96亿元,同比增长26.3%,上交工业税收2.91亿元,同比增长140.4%,实现全省工业高质量考评排名前移39位;生物医药全产业链营业收入160亿元,上交税收4.7亿元,工业用电量2.7亿千瓦时,增长16.5%。成功列入江西省大健康产业首批试点示范区,工业园区化工集中区入选全省首批化工园区。二是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4万亩,总产4.18亿斤;烟叶收购量2.83万担,实现税收932.6万元。新增特色中药材6000亩、精品果业2100亩、绿色蔬菜3600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突破1200家,培育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新增“两品一标”3个。荣获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评价先进单位,普正制药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九蒸九晒九露黄精系列产品获评省名牌产品。三是现代服务业有效提升。聚焦“一山一湖一区”,扎实推进文旅“五个一”工程和商贸消费升级五大行动,玉笥养生谷二期基本完工,金坪康养旅游小镇建设持续拓展,成功举办“喜迎国庆乐购峡江”“相约玉峡夜宵节”“最炫民族风艾灸在金坪”“玉笥美食节”“重阳日玉笥行首届登山节”等系列旅游商贸活动,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次和总收入分别增长28%、25%,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完成17.3亿元,同比增长16.23%。货运物流业加快发展,新购货车1541辆达2.45万辆,总运力稳居全市第一;新增货运物流企业118家达616家,实现税收2.89亿元。新增电商企业7家,实现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增长35%。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一是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深化。坚持大改革引领大发展,统筹推进80个重点改革项目,扎实推进园区审批赋权管理体制改革,设立“一站式”审批专区;探索建立医药大健康细分领域孵化模式;积极构建边际物流发展模式改革,推动物流发展转型升级。率先推行“无证办理”政务服务改革,梳理涉及证照依申请类服务事项996项;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全过程监管服务”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降成本优环境”行动,全年共降低企业成本5.45亿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实施玉峡英才“1313”计划,34家企业入选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围绕招大引优、扶优扶强,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以商招商,举办产业链招商推介活动4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2个,其中“20”项目3个,全年实际利用省外资金51.7亿元、增长9.8%,实际利用外资4892万美元、增长7.9%,实现外贸出口2亿元,荣获全省利用外资工作先进县。

  【城乡环境更加宜居】一是城乡品质加快提升。圆满完成城市功能与品质三年行动,改造完成棚户区542户,城区整治提升工程全面完工,县城新农贸市场完成主体工程,乡镇一条街等7个片区老旧小区改造基本完工,承天路西延竣工通车,高铁新区二期路网、工业二路北延工程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城市路网体系。拆除违法建筑1650平方米,铺装人行道31300平方米,改造提升城区污水管网9.2公里、雨污管网8.2公里,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扩容、建筑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以第一名佳绩创成第七届江西省文明城市。二是城乡环境更加靓丽。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85%以上,村庄保洁覆盖面达100%,垃圾有效处理率达95%以上,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稳步推进乡村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稳定在98%以上,完成问题户厕摸排38292户,整改问题厕所506个,持续改善人居环境。三是生态底蕴加快厚植。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扎实做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7%,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下降3.6%。重要水功能区、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赣江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及以上。获评全国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优秀县,赣江流域环境资源法庭获评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扎实推进,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GEP核算工作,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一是乡村振兴稳步推进。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结对帮扶脱贫户和监测户3031户,及时消除109户312人返贫风险。加大产业扶持力度,新增小额信贷374万元,培育帮扶产业合作社67个,家庭农场2个,龙头企业7个,村级帮扶产业基地75个,带动脱贫户342户。二是民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年财政民生支出占支出比重继续保持在80%以上。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见效,持续做好无证幼儿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等治理,大班额控制在省定标准以内。峡江中学扩容一期竣工投用,江西康养职业技术学院纳入省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建立11个新冠疫苗接种门诊,完成县中医院新冠隔离点改造和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巴邱老年养护院全面建成,智慧医院和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深入推进。三是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发放创业贷款1.32亿元和城乡低保资金3967.37万元,减免各类社保费用3946万元;新增城镇就业15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8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5%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765元和515元。

  【政府网站】http://www.xiajiang.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202-3223-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