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本县以城邑之名命名为馀干县,隶属九江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灭楚项,改九江郡为淮南国,下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馀干属淮南王国豫章郡。次年,改馀干为馀汗,仍属豫章郡。新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豫章郡为九江郡,改馀汗名治干,属九江郡。东汉恢复豫章郡,复名馀汗,仍属豫章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分豫章置鄱阳郡。馀汗改属鄱阳郡。晋元康元年(291),置江州。馀汗属江州鄱阳郡。南朝宋,复名馀干,仍属江州鄱阳郡。南朝齐,隶属仍宋旧。南朝梁,承圣二年(553年),改鄱阳郡为吴州,馀干改属吴州。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撤吴州,复鄱阳郡。太建十三年(581年),复改鄱阳郡为吴州。不久复为鄱阳郡,馀干先后属之。隋开皇九年(589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大业三年(607年),复改鄱阳郡,馀干先后属之。唐武德五年(622年),复改鄱阳郡为饶州,馀干属饶州。天宝元年(742年),改饶州为鄱阳郡。乾元元年,复改鄱阳郡为饶州,馀干先后属之。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改饶州为永平军,馀干属永平军。宋开宝八年(975年),改永平军为饶州,馀干属饶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饶州路总管府,隶江浙行省。元贞二年(1296年),升馀干县为馀干州,属饶州路。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改饶州路为鄱阳府,隶江南行省,馀干属鄱阳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鄱阳府为饶州府。洪武四年(1371年),馀干州降为馀干县,属饶州府。清馀干仍属饶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及州,一律改县。民国3年,划全省为豫章、浔阳、庐陵、赣南4道,馀干属浔阳道。民国15年,废道,各县直属省政府。馀干属江西省政府。民国21年,划全省为13个行政区,第四行政区驻鄱阳,馀干属第四行政区。民国24年,缩改全省为8个行政区,第六行政区驻上饶,馀干属第六行政区。1949年5月7日,馀干解放,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同年8月,改属乐平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赣东北行政区撤销,全省划为南昌、九江、浮梁、抚州、吉安专区,馀干属浮梁专区。1952年9月,专区调整,划全省为宜春、上饶、赣州、九江、吉安专区。馀干改属上饶专区。1966年2月1日,国务院公布第一批简化汉字,“馀”省“食”存“余”为余干。1968年,专区改为地区,全省分为宜春、上饶、九江、赣州、抚州、吉安地区。余干属上饶地区。余干县治,从秦置县迄今,均在今玉亭镇。
【地理气候】余干位于北纬2821′36″-2903′24″,东经11613′48″-11654′24″之间。南北长87公里,东西宽38公里,呈南北狭长状,东与万年接壤,南毗余江、东乡,西连进贤、新建、南昌,北邻鄱阳、毗邻鄱阳湖,与都昌县隔湖相望。余干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气温为17.8℃,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5.2℃,极端最低气温为-14.3℃,最热月平均气温29.7℃,极端最高气温为40℃。近10余年,冬季气温逐渐变暖,大霜、大雪、大冰冻天气少见。
【名胜古迹】余干风光秀丽,独特的山水风景和动人的历史传说,构成了独具魅力的水乡风情。有“古代水上战场、今日候鸟天堂”的鄱阳湖景区,有松海环绕、碧波荡漾的木溪水库,有显庐山之秀的东山岭,兼西湖之美的琵琶湖等名胜景点,令众多慕名来访者倾倒陶醉,流连忘返。文物古迹有乘风亭、忠臣庙、昌谷寺、中桥、润溪大桥、下枫桥等七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土人情】据旧志载:余干县人民“汉民淳朴,俗尚道德,崇信义。”“唐民强悍,好勇喜利。”“宋民立名节,饬行谊,俗多礼鬼信巫。”“明民厚悫质朴,俗重道修礼。”“清民习俗我自重,然喜以议论相交。”近代较明清无何变异,惟有西北好斗,东南好讼之说。衣着方面。过去惟富民较奢华,群众自纺棉纱织布,俗谓家机土布,以作衣被之用。国外机织布输入后,城乡居民多服洋布,有钱人则服绸缎毛皮。建国后,城乡居民衣着改穿国产咔叽、纱咔、线布、毛士林。尤为灯芯呢甚是喜欢。近年来,轻纺工业大为发展,化纤、呢子、毛料充溢市场,绦咔、绦纶、的确良风化一时。至于服式,明清时不详。民国时期,城镇居民多穿便衣,读书人外加长衫,青年妇女喜穿短裙和旗袍,公务人员常穿中山装,号称制服。建国初,城乡居民无异样,但长衫旗袍逐步取消,妇女喜穿列宁装,尤其是女干部。七十年代,青年人爱穿黄军装,一般男人穿中山装、解放服,女人穿春秋装。颜色主要是灰、兰、黑、白。近年来相应地引进了外式服装,男人变化不大,不过青年改穿直筒裤为多,女人服装式样翻新,使人眼花缭乱,竞穿时髦服装的人越来越多。饮食方面。每逢时节喜用秈米伴糯米磨米果吃,又喜欢用米磨成细粉拌菜和猪肉,下放芋头、南瓜、白菜等用火蒸熟,农村请客时常用这种菜。此外自制各种酱菜,俗谓晒酱,还有醃菜、咸菜之类。居住方面。一般用杉木构成平房,用土墙围成院落。以前豪富人家造成前后二进或三进,中开天井以透光。现多用砖和钢筋水泥建造楼房。室内摆设高低床、挂衣橱、沙发等新式家具。节日习俗。主要有: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建国前后,每逢这日,早起鸣鞭炮开门,供奉祖先,迎接天地之神。全家男女穿新衣,朋友亲邻踵门相互道贺,谓之“拜年”。在外遇着相识,也作揖说吉祥话。从初二起,凡属亲戚各备果肉往来交拜,并招待饭点。如有丧家,戚友至初三日必具素烛、草纸,叫“拜大年”。初七俗称“上七”,各家具酒食相庆。十五日为上元日,又叫“元宵”。夜晚各家门前悬挂灯笼,在市镇上进行各种彩灯表演,商店居民以鞭炮迎接,俗称“闹元宵”。三月清明日,各家携香烛酒馔,到郊外祖坟上祭扫,并对坟土作一番修整,俗称“扫墓”。有的还合众具酒肴聚餐,谓之“吃清明酒”。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俗称“五节”。各家以艾叶、菖蒲挂门前以辟邪。这日合家设宴,饮雄黄酒,并吃面条、粽子、蛋、包子,还用雄黄酒涂小孩额以解毒。午饭后,男女老少结伴去河边看龙舟竞赛,族戚处都要揭竿挂红布具礼相赠,谓之“赏标”。十三日为“关皇日”,是三国关羽的生日,各户家翻晒衣被,加餐设宴,这日也有龙舟竞赛。七月十四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这日午后,各家设酒馔于中堂,烧纸钱,享祀祖宗。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各户购买月饼和其它食品,中午合家设宴聚餐,月夜各家在堂前对月亮摆设月饼及其它果品,叫做“赏月”。儿童则搭瓦塔,用柴焚烧,谓之“烧塔”。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民家用糯米酿酒,叫“重阳酒”。有的读书人结伴登高闲游。十一月冬至日,各姓都到自己的宗祠内祭祀祖先,谓之“祭冬”。从这天起人们开始做酒、醃鱼、熬糖,以备春节之用。十二月二十四日为“小年”,合家设宴,送灶神(来年元宵接回)。这日前后宰年猪,做年果,办年贷,到亲戚家送年。三十日或二十九日最后一天为除夕,家家打扫卫生,贴春联和门纤纸,中堂悬字画,晚上摆酒宴,鸣鞭炮,敬祖宗,献毕,合家团聚欢饮,谓之“吃年饭”。饭后,家长给小孩散压岁钱。事毕三更时放鞭炮关门,叫做“封门”。这夜,有些年老家长通夜不睡,叫做“坐岁”。阳历节日和全国一样,机关单位张灯结彩,开庆祝会,设宴鸣炮相庆。如今,随着文化的提高以及科学的普及,人们的精神面貌已焕然一新,生活亦丰富多彩。一些陈规旧俗正在被逐渐废弃,一些好的传统习俗也正在注入新内容,并得到发扬光大。目前一个讲究新风气、新道德、新风俗的文明社会正在全县各地逐步形成。
【土地资源】余干县地域总面积233636.35公顷,其中耕地69360.25公顷,园地1029.65公顷,林地38871.04公顷,水面64023.67公顷。人均土地面积5.13亩,人均耕地0.93亩。水域辽阔,适宜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地处鄱阳湖南岸,雨量充沛,湖泊星罗棋布,河港纵横交错,水量丰富,地表水径流量大,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5.79亿立方米,工程蓄水和天然湖塘蓄水可达16亿立方米,人均占有蓄水量2300立方米,耕地亩平均占有量2086立方米,在全国排列中属丰水区,地下水位高,潜力大,能为人民生活、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的水源。
【矿产资源】勘探资料表明,余干县能源矿有煤、石油;金属矿有钛、铁、砂金、岩、赤铁矿和锰矿;非金属矿有瓷土焦宝石、石英石、紫砂土、粘土。
【经济发展】202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08.22亿元,是2015年的1.68倍;财政总收入达20.09亿元,是2015年的1.3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8.9亿元,是2015年的1.54倍;五年完成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94.54亿元,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政府网站】http://www.yug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