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地处武夷山脉北麓,东连广信区,西接弋阳县、贵溪市,北靠横峰县,南临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基本地貌特征呈南高北低,“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人口48万,现辖18个乡镇(中心),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乡,178个村(居)。
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铅山(yán shān)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辖县。北纬27°48′—28°24',东经117°26'-118°00',东近浙江,西接赣中,南临福建省武夷山市、光泽县,北接横峰县。2020年,辖区总面积2178平方千米,其中城区面积15.63平方千米。下辖8个镇、9个乡(其中2个畲族乡),共17个乡级政区,另设1个县政府派出办事处,分别是河口镇、永平镇、石塘镇、鹅湖镇、湖坊镇、武夷山镇、汪二镇、葛仙山镇、陈坊乡、虹桥乡、新滩乡、稼轩乡、英将乡、紫溪乡、太源畲族乡、天柱山乡、篁碧畲族乡、青溪办事处。下设162个村民委员会、15个居民委员会。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
【历史沿革】
商、周时期,铅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置县。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隶信州。北宋一度直属京师。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县升州,名铅山州,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隶广信府。民国3年(1914),省下设道,铅山属豫章道。
民国20年(1931)属第六行政区。民国19年至23年(1930~1934),全县约60%的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今武夷山垦殖场、紫溪乡、石塘乡,还有杨林乡、五铜乡、港东乡的一部分属于铅山苏区,英将乡属上铅苏区。地下工作和游击队活动的范围则更广。铅山、上铅苏区归闽北分区领导,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1949年5月铅山解放以后,隶属上饶地(专)区。1985年,行政区划为2镇、21乡、3个国营垦殖场,共209个村,71260户,347951人。其中农业人口28971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60人。绝大部分居民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1368名(包括畲族和少量的蒙、回、藏、苗、壮、满、黎族)。
自建县起至1949年6月,县治所设永平镇。该镇三面环山,北临铅山河,地当赣闽交通要道。国家“六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永平铜矿坐落在该镇西南部。
1949年7月,县治所迁河口镇。河口镇因地处闽浙赣边,有水运之便,形成周围省、县的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盛极一时,号称“八省码头”,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三十多的建设,镇区成倍扩大,房屋建筑,增加了两倍半。现河口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政府网站】http://www.jxyanshan.gov.cn/
千年古县铅山
如同打开一轴尘封千年的田园风情画卷,宁静在图画之中。岩前这个好像被世人遗忘的桃源,今天突地打开,天生丽质地将人惊讶,田野牧歌地将人悠扬。山以千年不变的姿势在村庄之上如云飘荡,溪岸夹带着山花在田野恣意婀娜,田野长着千万年仍翠绿生香的菜蔬。油菜花争先恐后地欣欣向荣,与阳光争辉在旷野。千年弘济古寺慈眉善目地坐在村庄的门口,袅绕的禅音行云流水,在村庄荡着幸福与吉祥。
800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常常路过此地,日暮乡关,山高水长,似家乡又不是家乡地让他神伤。″长夜笛,莫吹裂″。其实,在岩前,竹木依依,山水袅袅,有笛,当如清风入林,竹音嘹亮,玉响四溢。只是当时,国破山河,家园烽火。执友别离,故园收复遥遥无期。那还有田园心情。所以那策马扬鞭追执友陈亮末果的辛弃疾,夜半路过岩前,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是能让人心生″如是″情怀的。
岩前,这个连接瓢泉与带湖的村子,这个瓢泉通向黄沙道中,应该遇见的村庄。正如同辛词中″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一样,是岩前处处可以呈现的风景。古道怅怅,古韵悠悠,让人思古悠悠
据闻,岩前,有神鸟,通佛性,能感知天地之精华,能寻山水之灵气。
听闻,岩前的弘济禅寺选址就是神鸟的开示。在岩前村的鸡公山下,这座鲜为人知的千年古刹——弘济禅寺, 原来叫做庵堂寺、大山庵,原址在对面山坡上,《铅山县志》里有记载:乾隆二十五年(1760),大山庵住持临济宗弟子募捐重修。
据说,对重修寺院的选址,主持一直举棋不定。也就这时机,常有一鸟在寺前鸣叫,见人注目,就翩翩起舞,而后渐飞渐引,反复多次,皆伫立这山畔。主持心领神会。决定迁寺于此。
虽历战火,虽经洗劫。但似有保佑,这座鹅湖峰顶慈济禅寺延续的法脉,香火未断,法音常在。弘济禅寺那气度不凡、巍峨庄严的山门依旧。那精美的石雕石刻仍坚定地立在庙门上,姿态祥和。
还有古宅,还有古祠,还有古亭,还有古道。
沉淀的都是有重量的。都被保护着,都在美丽地闪着华光。变化的,是时代图写的新乐章,正引领着这个偏远的村庄打开自己对接幸福的时光。那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替代了尘土飞扬的山间泥路。平整柔美的骑行赛道让古驿道相形见绌。白墙灰瓦的高楼替代茅檐在青山绿水间如白云晨蔼地流动。木栈道在山水间穿行,让人凭临如飞鸟入林之欢。茶园绿在山坡上,菜花金黄在田野中。而四望亭正站在山顶眺望,看大地春花如锦,观游人如织,听幸福的欢声笑语如春风荡漾。定也会邀辛翁重登临,让辛翁重放歌高叹:岩前春景展如画,弘济禅寺漾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