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高新区成立于2001年11月,2010年11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区下辖1镇2办事处,常住人口18.6万人,辖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园区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现有各类工业企业5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8家,高新技术企业94家,已形成锂电新能源、光电新材料、智能制造、食品医药4大主导产业,先后被科技部等国家部委授予“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等荣誉。
2021年,新余高新区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标和市委“工小美”战略定位,坚持科技引领、资本驱动、龙头带动、集群发展战略,全力决战决胜新增300亿产能,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区高质量跨越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营业收入758.3亿元,同比增长25.8%;实现财政收入35.75亿元,同比增长34.1%,税收占比94.9%。赣锋锂业与东鹏新材料所控制的锂矿资源占全球已探明储量42.3%,折合成碳酸锂当量约4950万吨。全区锂盐产能达16.25万吨,占全球20.96%、全国26.37%;锂电池产能达11GWh。赣锋锂业锂盐产能跻身全球第一、市值全省第一。新增上市公司1家,上市公司数量达到4家,总量位列全省开发区第2。国家高新区综合考核排名再进14位,5年累计前移59位,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71位。2022年,新余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五个高新”、昂首挺进“千亿园区”、奋力打造“中国储能谷”战略部署,铆足定力,顽强拼搏,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1-8月,全区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30.2亿元,同比增长9.26%;实现利税总额150.81亿元,同比增长364.32%。全区共完成财政总收入55.8亿元,同比增长112.1%。
★锂电新能源产业
全区现有锂电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1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园区锂电新能源产业主要分为锂电产业和光伏产业两大板块。
锂电产业拥有国内锂电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赣锋锂业(赣锋锂业锂盐年产能达12万吨,超过年产能8万吨的美国雅保锂业,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盐和金属锂供应商)、国内氟化锂产量第一的东鹏新材料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已形成锂盐、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材料、电芯、PACK、电池应用及废旧电池综合回收利用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园区依托锂盐产业优势,全力建设引进一批固态锂离子电池项目,并延伸产业链,力争打通从锂盐到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光伏产业以赛维LDK为龙头,聚集了中材新材料、兆益兴科技等上下游企业,已形成了从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光伏应用完整的产业链,产业规模较大、技术领先,是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
★智能制造产业
全区现有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2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77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目前已经形成了集金属压延、机械加工及零部件、电机、装备制造为一体的相对完整的智能制造产业链。其中金属压延重点企业有新华金属、新钢金属、巨能带钢等知名企业;机械加工及零部件重点企业有凯润达、久旺汽配等;电机相关产业企业有炬煌磁电、新冀动力等;装备制造重点企业有国科特种装备、信达长林等企业。
★光电新材料产业
全区现有光电信息及新材料相关企业2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40家。园区光电新材料产业主要分为光电信息产业和新材料产业两大板块。
光电信息产业已形成包括玻璃盖板、光电玻璃、触摸屏、线路板、手机边框、手机外壳、电子喇叭、遥控器、连接线、摄像头、LED产品等在内的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主板上市企业沃格光电以及江西木林森光电、协讯电子、铭基电子等一批重点企业。
新材料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香精香料、新能源材料、电子与微电子材料、纺织新材料、化工原材料、特种新材料等在内的新材料产业布局。其中,纺织新材料重点企业有华腾地毯、信诚集团等;香精香料重点企业有香海生物、佳林香料等。
★食品医药产业
全区现有食品医药产业相关重点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3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目前全区已经形成包括中成药、仿制药、保健食品、休闲食品在内的相对完整的医药食品产业链。其中食品重点企业有中田现代、米老头食品、喜乐食品、金土地集团等;医药重点企业有青春康源集团、品信药业、欧氏药业等。
主要荣誉:
◆全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中国新能源产业园区百强
◆国家硅材料及光伏应用产业化基地
◆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江西省十大生态工业园区
◆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国家火炬新余高新区动力电池特色产业基地
◆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锂电新能源)
◆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
◆国家绿色工业园区
【网址】http://xyhdz.xinyu.gov.cn/
一、基本情况
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毗邻新余市城区,成立于2001年11月,下辖1镇2办事处,四大产业园,面积266平方公里,园区可开发建设面积近100平方公里,人口16万。2009年4月升格为副厅级单位,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副厅级建制的省级工业园区,201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按照“开放立区、工业强区、经营活区”的工作思路,倾力打造多功能、生态型、现代化工业新城区。
建区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提出并坚定不移地实施“举全市之力加快高新区发展”战略举措的推动下,高新区以培植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着力点,走出了一条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超越的发展道路。近几年来,我区工业经济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综合排名自2005年起连年居江西省工业园区前列,成为全市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科技创新的先导、劳动就业的基地,全省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典范,全省最具发展实力、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工业园区之一。
二、产业基础
全区现有各类工业企业近700家,拥有锂电、光伏、电子信息、智能制造、食品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形成锂电新能源、光电新材料、智能制造、食品医药四大产业园,聚集了赣锋锂业、木林森、沃格光电、赛维LDK、增鑫科技、东鹏化工、铭基电子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拥有锂电新能源产业相关企业12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2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现有智能制造产业相关企业23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现有光电信息及新材料相关企业27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33家;现有食品医药产业相关重点企业7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
三、招商重点
加快构建“1+4+N”产业集群体系。“1”就是做大做强锂电新能源首位产业,加快完善锂电全产业链,重点在产业链下游和终端产品补链强链,全力打造“中国储能谷”。“4”就是全力做大做强光电信息、新材料、智能制造、食品医药4大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N”就是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补齐新经济、新业态发展短板。
四、投资成本
1、土地成本。目前,高新区工业用地价格按照基准地价13.6万元/亩挂牌,但我区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补助,根据企业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年上缴税收),按阶梯给予企业奖励,若年上缴税收达到10万元/亩以上的,土地价款按50%比例奖励给企业,年上缴税收越多,奖励比例越高,若年上缴税收达到40万元/亩的,将土地价款等额给予企业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奖励。
2、厂房租赁成本。高新区已建成轻工业地产面积近70万平方米,重工业地产面积3.5万平方米,另规划轻工业地产面积约30万平方米,全部按深圳等沿海地区标准工业厂房设计。其中轻工业地产厂房一层厂房高约6米,承重500kg/平方米,其余楼层高4.5米,租赁价格为一楼8元/m2·月,二楼及以上7元/m2·月。
3、水、电、天然气成本。高新区工业用水1.95元/吨,污水处理费1.2元/吨;普通工业用电约0.68元/度、大工业用电约0.66元/度(另基本容量费为26元/千伏安/月);天然气价格是3.75元/m³(非居民用管道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在配气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随综合购进价格的变化而有条件的调整)。
4、人工成本低。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52个,其中职业本科院校2所,高职院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12所。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总数10万余人,教职工5600余人。我市已获评为国家教育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试点市”,以“学徒”式按照企业需求提供所需人才,有人才市场4家,可确保企业用工。薪酬情况如下:
(1)新余市最低工资标准为1730元/月。
(2)普通工人工资标准为3500元/月左右,技术工人工资标准为5000元/月左右,基层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标准为5500元/月左右。
(3)非全日制用工17.3元/小时。
五、优惠政策
出台了《新余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六十条措施》(余高办字〔2020〕86号)、《新余高新区关于扶持优强企业加快发展的暂行办法(试行)》(余高办字〔2021〕136号)、《新余高新区关于支持招大引强重大项目发展的暂行办法(试行)》(余高办字〔2021〕132号)、《新余高新区关于加快碳纤维产业发展打造碳纤维产业聚集地的若干措施》(余高办字〔2022〕115号)、《新余高新区关于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余高办字〔2022〕99号)。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张成波 13307909766
(信息来源:江西省商务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