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福建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福建省南平市简介[v]

不详  2022-10-30  南平市人民政府网

  南平地处福建省北部、闽江源头,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俗称“闽北”,下辖二区三市五县,人口319万人,面积2.63万平方公里,是福建省面积最大的设区市,具有中国南方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地形特征。当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南平和武夷新区发展,京福高铁和一批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快速推进,特别是“武夷新区”正进入全面开发建设阶段,南平的生态、空间、资源等后发优势更加凸显,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历史悠久。南平有四千多年的历史,10个县(市、区)建县都在千年以上,是福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中原文化入闽的主要通道。“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今建瓯市)各取首字而来。南平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闽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道文化、齐天大圣文化、张三丰太极文化的发源地。特别是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南平“琴书五十载”,朱子理学不仅影响中国800年文化,还远播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闽北因此也被誉为朱子理学的摇篮,谓之为“闽邦邹鲁”、“道南理窟”。南平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历史上曾出过2000多位进士和19位宰相,配祀孔庙的13位福建人士中10位属于闽北籍。这里不仅是抗金英雄李纲、婉约首唱柳永、法医鼻祖宋慈、西昆诗人杨亿的故里,还有江淹、辛弃疾、陆游、蔡襄、袁崇焕、海瑞、郑成功等众多历史名人留下的足迹。

  资源丰富。南平是农业、林业大市,粮食产量居全省第一位,耕地面积、林地面积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林木蓄积量占全省三分之一,茶叶面积占全省五分之一,毛竹林面积占全国十分之一,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武夷山产的大红袍茶叶是乌龙茶的“茶中之圣”,历史悠久,品质特异,其传统制作工艺已被列为茶叶类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种矿产70种,探明储量的有46种,其中铌钽矿储量居亚洲第一位。

  生态优美。南平是闽江的发源地、福建的生态屏障,是地球同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2011年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4.75%,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最高达每立方厘米13万个,人均水资源8900立方米,境内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南平风光奇秀,景色怡人,是旅游休闲度假理想之所。全市各类旅游景点150多处,其中国家级、省级以上景点占三分之一。境内的武夷山是我国4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之一,集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国家森林公园于一体,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交相辉映,以“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蜚声海内外。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是“蛇的王国”、“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为亚热带动植物“模式标本”的产地,号称“世界生物之窗”。

  产业基地。目前有电线电缆、纸制品、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纺织服装、汽车配件等优势产业。圣农鸡业、星愿茶业等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近年来突出绿色发展方向,着力实施食品加工、旅游养生、生物工程等千亿五百亿产业计划,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产业平台发展方兴未艾,武夷新区、南平工业园区、荣华山产业组团等产业链配套完善、空间容量很大。当前,全市围绕打造“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坚持“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城乡、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绿色生态”,全力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南平。

  战略通道。南平地处闽浙赣三省交界,是福建北上西进的战略通道,是对接长三角、服务中西部腹地的前锋平台。境内现有1个机场(一类航空口岸)、9条高速公路、3条铁路,还有2条高速、2条铁路在建,正在规划建设武夷山新国际机场。2015年合福高铁建成通车,南平到福州四十分钟左右,到厦门约2.5小时,到上海4个小时以内,到北京7个多小时。

  革命苏区。南平的10个县(市、区)都是老区县和原中央苏区县。革命战争年代,福建省委曾经几度驻在闽北,被誉为“红旗不倒”的红土地。著名的“赤石暴动”,就发生在武夷山下。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名词作《如梦令·元旦》中写道:“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行政区划】  2020年末,南平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5个县,有43个乡、72个镇、24个街道、281个社区、1636个村。其中,延平区辖2个乡、13个镇、6个街道、72个社区、245个村,建阳区辖3个乡、8个镇、2个街道、35个社区、195个村,邵武市辖3个乡、12个镇、4个街道、47个社区、135个村,武夷山市辖4个乡、3个镇、3个街道、22个社区、115个村,建瓯市辖4个乡、10个镇、4个街道、31个社区、218个村,顺昌县辖3个乡、8个镇、1个街道、20个社区、130个村,浦城县辖8个乡、9个镇、2个街道、18个社区、286个村,光泽县辖5个乡、3个镇、13个社区、86个村,松溪县辖6个乡、2个镇、1个街道、10个社区、102个村,政和县辖5个乡、4个镇、1个街道、13个社区、124个村。

  【地理位置】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俗称闽北。介于东经117°00′至119°25′,北纬26°30′至28°20′之间。东北与浙江省江山、龙泉、庆元等县(市)相邻,西北与江西省资溪、铅山、广丰等县(市)接壤,东南与福州市闽清县及宁德市古田、屏南、周宁、寿宁等县交界,西南与三明市泰宁、将乐、沙县、尤溪等县毗邻。东西最大距离约2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约230.4千米。最北端为浦城县官路乡际洋,最南端为延平区漳湖镇马林坑,最东端为政和县镇前镇峰岔,最西端为光泽县李坊乡头坑隘。全市土地总面积2.63万平方千米,折3983万亩,是福建省国土面积最大的设区市。

  【地形地貌】 南平市地形地貌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强烈,构造地貌特征明显,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低山丘陵分布广。河谷地形呈峡谷或“V”“U”状,山间盆谷地沿溪河交替分布,山地切割明显,高差悬殊。以断裂为主的断块山,山峰陡峭,断层崖、断裂谷等断层地貌分布广。中山集中分布于西北、东北和西南部,由武夷山、杉岭、仙霞岭、鹫峰山4大山脉构成地形走势。武夷山位于西北部,北接仙霞岭,向西南延伸,为闽赣边境。其主峰黄岗山海拔2160.8米,是福建省最高峰,也是中国大陆东南部的最高峰。杉岭系武夷山脉的支脉,从武夷山北向的桐木关向西南展布,至背岗、诸母岗折向南面延伸至延平。武夷山和杉岭组成南平市第一大山带。仙霞岭呈南北走向,沿闽、浙边界延伸。鹫峰山处于东南部,山脉呈北东走向,沿政和、建瓯与闽东交界处展布。中部和南部以低山丘陵盆地为主。境内千米以上山峰众多,1300米以上山峰有209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土地占总面积12.09%,海拔500-1000米的占44.03%,海拔300-500米的占21.38%,海拔300米以下的占22.50%。

  【河流水系】 南平市河流都是外流河,河水来源于降水,受地形、气候和植被的影响,具有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水量充足、季节性变化大、河道坡降陡、含沙量少、山绿水清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径流深1040毫米,径流的分布一般随流域高度而增大。多年平均陆面蒸发量720毫米,水面蒸发量1000毫米,蒸发的地理分布差异不大,大致与年降水、径流的趋势相反,即西北小、东南大。光泽、武夷山与江西资溪一带形成一个闭合区,武夷山脉主峰附近径流深可达1960毫米,为福建省之首。建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080毫米,富屯溪多年平均径流深1100毫米。境内河流众多,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176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溪河有70条,构成溪河众多、径流量大、流域面广的自然水系。主要河流有“一江八溪”,即闽江、建溪、富屯溪、崇阳溪、南浦溪、松溪、麻溪、沙溪和金溪。

  闽江:上游两条干流建溪、富屯溪在延平汇合后称闽江,为福建省第一江,发源于武夷山脉建宁县,流域面积6.1万平方千米。河长541千米,在南平境内长75千米(延平至樟湖),樟湖以上集水面积4990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969立方米/秒,年径流量623.7亿立方米,河道平均坡降为万分之五。江面较宽,全年可通航500吨级轮船。

  建溪:发源于武夷山脉和仙霞岭,起迄地点是浦城坑尾至延平园口。在建瓯以上又分为崇阳溪、南浦溪、松溪3条溪,分别流经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等7个县(市、区)。延平以上流域面积1.64万平方千米,干支流长1352千米,干流长294千米,年平均径流量158亿立方米,河道坡降为8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9。3条支流在建瓯境内汇合,在延平与富屯溪汇入闽江。

  富屯溪:发源于杉岭山脉,集光泽西溪、北溪之水,自光泽南流,经邵武至顺昌,右汇金溪,复东流,至洋口折向南流至沙溪口,与沙溪汇合。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37万平方千米,干流长285千米,河道坡降为12万分率,流域形状系数为0.17。

  沙溪:源自宁化的枫树排,经清流、沙县蜿蜒东流,至延平沙溪口汇入富屯溪,在南平市延福门码头再与建溪汇合入闽江。沙溪口以上集水面积11793平方千米,河道坡降为7万分率,南平市境内河长约9千米。

  【气候特征】2020年,南平市平均气温19.5℃,属异常偏高;年平均降水量1780.8毫米,属正常;年日照时数为1547.5小时,属正常。

  气温:全市年平均气温19.5℃,较常年平均气温偏高1.0℃,与1998年并列历史第一。各县(市、区)平均气温介于18.2℃(光泽)—21.1℃(延平)之间,与常年相比,距平值为0.5℃(光泽)—1.3℃(顺昌、延平),异常度为1.2—2.8。光泽、政和偏高,浦城、松溪显著偏高,其余县(市)异常偏高。各月平均气温,4月、9月为负距平,其余月份均为正距平。极端最高温度在36.9℃(光泽)—38.9℃(延平)之间,出现在7月14日(邵武、建瓯)、7月15日(光泽)、7月22日(顺昌)、8月14日(浦城、建阳、松溪、延平)、8月15日(松溪)、8月24日(政和)、8月25日(武夷山、政和);≥35℃的高温日数24天(光泽)—73天(延平);极端最低气温-5.7℃(光泽)—0℃(延平)之间,出现在2月18日(邵武)、12月31日(其余县、市、区)。全年酷热和严寒天气较为分明。20℃型秋寒出现在9月19日(浦城)、9月23日(光泽)、9月26日(邵武、武夷山、建阳、松溪、政和)、10月17日(建瓯、顺昌、延平)。寒露风开始时间:1区偏早,2区正常。12月6日凌晨,光泽出现初霜冻。

  降水:全市年平均降水量1780.8毫米,较常年平均降水量偏多36.3毫米(偏多1.8%),属正常。各县(市、区)降水量介于1484毫米(松溪)—2212.3毫米(光泽)之间,较历年同期偏少192毫米(顺昌)—偏多274.8毫米(光泽),距平百分率为-11.0%—14.2%,松溪、顺昌偏少,光泽偏多,其余县(市、区)正常。1、2、4、6、8、10、11、12月为负距平,其余月份为正距平;9月异常偏多,3月显著偏多,5月偏多,1、2、6、7月正常,8、12月偏少,4、11月显著偏少,10月异常偏少。各县(市、区)一日最大降水量74.9毫米(顺昌)—231.4毫米(光泽),出现在3月12日(顺昌)、3月28日(松溪)、5月7日(建阳、建瓯)、5月21日(延平)、6月5日(邵武、政和)、7月9日(光泽、武夷山)、9月19日(浦城)。全年≥0.1毫米的降水日数144天(延平)—170天(浦城),较常年偏少17.0天(顺昌)—偏多3.7天(浦城);≥50.0毫米的暴雨日数4天(邵武、松溪、政和、顺昌)—8天(武夷山、建瓯、延平), 较常年偏少1.9天(邵武)—偏多3.3天(建瓯、延平)。冬季平均降水量212.8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少21.1毫米(偏少9.48%),属正常;早春季平均降水量440.3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多0.1米(偏多0.2%),属正常;雨季平均降水量643.2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多51.1毫米(偏多8.5%),属正常;夏季平均降水量479.0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多119.8毫米(偏多33.1%),属偏多;秋季平均降水量21.0毫米,与常年同期比较偏少96.1毫米(偏少82.7%),属异常偏少。

  日照:全年日照时数1547.5小时,较历年同期偏少104.1小时,属正常。各县(市、区)年日照在1350.6小时(武夷山)—1715.2小时(延平)之间,较历年同期偏少321.2小时(浦城)—偏多83.1小时(松溪),异常度为-2.1—0.5。浦城异常偏少,武夷山显著偏少,建阳偏少,其余县(市、区)正常。3、5、6、7、9、10、12月为负距平,其余月份为正距平。冬季日照时数全市平均348.8小时,较常年偏多49.0小时,异常度0.5,属正常。早春季日照时数210.1小时,较常年偏多20.8小时,异常度0.6,属正常。雨季日照时数全市平均245.3小时,较常年偏少23.7小时,异常度-0.5,属正常。夏季日照时数全市平均518.7小时,较常年偏少23.7小时,异常度-1.2,属偏少。秋季日照时数全市平均315.7小时,与历年同期比较偏多25.9小时,异常度0.5,属正常。

  【水文特征】 2020年,南平市雨水情异常现象明显,全年降水量比常年略多,主汛期比常年少但降水集中,洪水场次少但集中暴发,富屯溪上游和崇阳溪洪水量级大,灾害损失较严重,后汛期降水量略多,非汛期降水量少。

  雨情:全年降水量略多,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部分月份相对偏多。全市平均降水量1924.8毫米,比多年平均偏多150.4毫米,偏多8.5%;比2019年偏少92.5毫米,偏少4.6%,属正常年份。从时间分布上看,2月、6月和7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主汛期雨量比常年同期略多。降水量空间上总体符合常年分布,北部武夷山市、光泽县、浦城县和建阳区较多,在2000毫米左右;延平区较少,在1400毫米左右,其他县市在1500—1800毫米之间。

  水情:全年洪水场次少,流域上游洪水量级较大。全市10个水文(位)站点共出现14站次超警戒水位(6月5站次、7月9站次),其中3站次超保证水位(7月):光泽水位站7月9日14:15出现231.28米的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230.4米)0.88米;邵武水位站7月9日18:10出现193.04米的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192.3米)0.74米;上王塘水文站7月9日18:40出现189.49米的洪峰水位,超过保证水位(188.4米)1.09米。主要特点:①洪水水位涨速快,破坏力强。崇阳溪和富屯溪洪水涨率接近0.7m/t,光泽水位站水位在1.5小时内就涨至警戒水位,从警戒水位到保证水位仅2小时。②富屯溪上游洪水量级大。邵武水文站最大流量为6200 立方米/秒,接近四十年一遇,在历史实测洪水中仅次于1998年“6·22”和2010年“6·20”洪水,为第三大洪水。

  径流:全年江河来水量偏少,水位总体平稳。全市主要江河来水量257.6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9.7%,比2019年偏少41.1%。其中,富屯溪径流量110.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5.6%,比2019年偏少41.1%;建溪径流量146.8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少14.8%,比2019年偏少39.2%。

  水库蓄水:2021年1月1日,上游安砂、池潭、东溪、沙溪口4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7.862亿立方米,比2020年初减少1.622亿立方米;下游水口水库蓄水比2020年初增加0.41亿立方米。全市中型蓄水调节水库蓄水比2020年初增加0.1786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2020年,南平地区发生ML 0.0-1.9级地震4次,无2级以上地震发生,最大地震为3月2日发生在南平ML 1.6级地震。全年共出现49次灾害性天气过程:分别为2次寒潮过程、6次强冷空气过程、1次倒春寒天气、3次低温阴雨过程、6次强对流天气、19次强降水过程、2个台风过程、8次高温过程和2次气象干旱。7月30日—8月26日,出现中等强度气象干旱过程。11月16日—12月14日,降水持续偏少,全市出现中等强度气象干旱。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3月22日、3月26—27日、5月5—7日、5月9—10日、5月15—18日、7月16日。8次高温过程,分别出现在7月13—15日、7月17—19日、7月21—24日、7月28—29日、8月1—2日、8月9日、8月14—17日和8月20—25日。2次台风过程,分别出现在8月4日(第4号台风“黑格比”)和8月11日(第6号台风“米克拉”)。受台风“黑格比”外围环流及低层偏南气流北上影响,8月4日普降小到中雨,部分乡镇大雨到暴雨。台风“米克拉”8月11日7时30分在漳浦沿海登陆,对南平市影响较小。

  【土地资源】 2018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南平市土地总面积3941.95万亩,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2l.2%。人均拥有土地13亩,高于全省人均7.2亩的水平。全市耕地总面积357.65万亩,占福建省耕地面积的17.84%,其中基本农田面积284.70万亩。全市林地面积3055.40万亩,占福建省林地的24.47%,居第一位,按户籍总人口计算人均l0.4亩,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均15.6亩。按土地权属划分,国有土地348.68万亩,占比8.85%;集体土地3593.27万亩,占比91.15%。

  【森林资源】 南平市为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素有“绿色金库”“南方林海”之誉。森林覆盖率78.89%,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二;森林蓄积量1.88亿立方米,居福建省第一。全市林业用地面积3253.9万亩,约占福建省的1/4,占全市土地总面积3946.3万亩的82.5%。森林面积3113.2万亩,其中,乔木林地面积2351.6万亩、竹林面积652.7万亩(毛竹林面积643.5万亩,毛竹林资源占全国的10%,占全省的40%)、特殊灌木林地面积93.6万亩、非林地上的森林15.3万亩。全市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836.6万亩,其中国家级600.8万亩、省级235.8万亩。全市林业自然保护区(含保护小区)占国土面积的7.04%,湿地保有量达66.6万亩。全市现有国家公园1个(武夷山国家公园),各类保护地48个,其中,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2个,省级5个、县级2个)、风景名胜区11个(国家级3个、省级8个)、森林公园24个(国家级3个、省级21个)、地质公园3个(含国家级1个、省级2个)、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个。全市现有3个“中国竹子之乡”(建瓯市、顺昌县、武夷山市),2个“中国特色竹乡”(建阳区、光泽县),2个“中国油茶之乡”(浦城县、顺昌县),1个“中国无患子之乡”(顺昌县),1个“中国百合之乡”(延平区)。全国4个“中国锥栗之乡”中,南平占3个(建瓯市、政和县、建阳区),顺昌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杉木之乡”,浦城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丹桂之乡”。

  【水力资源】 南平市森林茂密,雨量充沛,溪河纵横,水力资源丰富。闽江和建溪、富屯溪干支流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87.37万千瓦,居福建省设区市第一位。其中,建溪流域干支流47条、200.9万千瓦;富屯溪干支流40条、130.1万千瓦;闽江(延平至尤溪口)36.6万千瓦。水力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大。

  【矿产资源】 南平市地处武夷成矿带中部,是全国重点成矿带之一,有良好的地质成矿条件,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也是寻找贵金属(金、银)、有色金属(铜、铅、锌、钼)、非金属矿的成矿远景区。已发现的矿种有76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59种,其中水汽矿产1种,列入福建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50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煤)、金属矿产16种、非金属矿产33种。全市矿山共有170个,普通建筑用砂石土、饰面石材等59个,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余主要矿种为萤石矿36个、铅锌矿16个、金银矿9个、透辉石矿8个、石英矿6个、铁矿6个、石灰岩4个、铜矿3个、硫铁矿3个、钼矿3个、高岭土2个、矿泉水2个。储量居福建省首位的有铀、钽、铌、金、萤石、叶腊石、硫铁矿、石墨、透辉石等;储量名列福建省前茅且优势明显的有铅、锌、铜、石灰石、饰面石材、高岭土等。

  【旅游资源】 南平市独特的地貌、气候条件构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北部武夷山、古汉城为龙头,向二区三市五县延伸的景点有茫荡山、延平湖、天成岩、万木林、佛子山和归宗岩等150多个景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生态景观交相辉映。武夷山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5个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国家首批44个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人与生物圈”的世界自然保护区网,1999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16年被列入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有九曲溪、天游等景点300多处。同时,武夷山又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商周架壑船棺、汉城遗址、宋遇林亭窑址、摩崖石刻、茶文化等文化古迹比比皆是。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山高林密,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达95.3%,以“生物模式标本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而蜚声中外。周围2万多公顷的原始森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昆虫世界”“鸟类天堂”“蛇的王国”“世界动物之窗”,是人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宝库。2009年12月,政和佛子山、顺昌宝山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茫荡山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胜景几十处,溪源峡谷“十里游廊”横亘在茫荡山脉的西部。此外,全市省级风景名胜区还有:建瓯万木林,是福建省最早划定的森林生态型自然保护区;建瓯归宗岩,有“十景三洞一寺”诸景观。2007年,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被评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2011年,顺昌华阳山、延平溪源峡谷、邵武天成奇峡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14年,邵武和平古镇、武夷山茶博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武夷山武夷源、玉龙谷、顺昌张墩乡村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7年,建阳花花世界、浦城包酒文化博览园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顺昌元坑古镇等14个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9年,邵武金坑红色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A级景区66家。

  【草场资源】 南平市天然草场面大土沃,为发展牛、羊等牲畜提供良好条件。据调查,全市有天然草场面积387.4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9.8%。其中可改造利用面积368.15万亩,理论载畜量26.36万头(标准黄牛单位)。其中,面积在300亩以下的零星边地草场有283.61万亩,300—1000亩的有236片12.3l万亩,1000—5000亩的有206片35.16万亩,5000—10000亩的有36片20.85万亩,1万亩以上的有13片16.22万亩。草场植被分类明显,牧草品种较多。在可利用草场中,植被情况可分为草丛类、灌木草丛类、林间灌草丛类、疏林草丛类、灌丛类、草甸类、农林间隙地灌草丛类等7个类型,分布全市。牧草有55科200多种,其中以紫花苜蓿、菊苣、黑麦革、五节芒、芒箕骨、白茅、野古草、画眉草、胡枝子、小苦竹、狗尾草、野葛、狼牙根、牛鞭草、马唐、雀稗、杂灌等为多。全市已有延平、建阳、建瓯、顺昌、浦城等县(市、区)开展人工草场开发改良和综合利用,人工种植牧草11.85万亩。

  【植物资源】 南平市有植物1790多种,仅种子植物就有110科、1200多种。针叶树、常绿阔叶树和乔灌木等森林植物有400余种。大宗用材林主要有杉木、马尾松、阔叶林三大类。竹类植物有80多种,毛竹为多,其次有绿竹、麻竹、芦竹、苦竹、黄竹、雪竹、刚竹等。油脂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以及其他食用植物也很丰富,其中大宗提供利用的有油茶、油桐、乌柏、生漆、山苍籽、香樟、香榧、棕榈、苎麻、黄麻,板栗、木薯、茶叶和各种水果。药用植物有泽泻、厚朴、九节茶、七叶一枝花、十大功劳等700多种。蕨类、苔藓、地衣、真菌等760多种,其中蕨类、苔藓360多种,地衣、真菌400多种。境内山区珍稀名贵树种较多,有古老的“活化石”——银杏,材质优良的楠木、花榈木、桂花木,木质细硬的降香黄檀,适于工艺雕刻的黄杨木,珍贵稀有的香果树、紫檀、亮叶永青岗,红豆杉、紫杉、木莲红椿、钟萼本、银鹊树、白蜡树、金钱松、三尖松、铁杉、穗花杉等。福建省推荐列为1—4类保护的珍稀植物,闽北有三分之二种类。

  【野生动物资源】 南平市森林植被丰富多样,为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基本条件。全市有各种高等动物兽类近百种,分属22科46属,约占全国四分之一;鸟类近400种,占全国三分之一多;两栖类33种;山溪鱼类33种;昆虫31个目,200多科,2000多种。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蛇的王国”之称,已知蛇类有63种,占全国160种的39%、全省77种的82%,主要蛇类有蕲蛇(五步蛇)、银环蛇、青竹蛇、眼镜蛇、腹蛇、蟒蛇、灰鼠蛇等。在数量上,单是中国特产的五步蛇在保护区内约有50万条以上。全市水域鱼类有17科138种(包括亚种),主要养殖有草鱼、鲤鱼、鲢鱼、鲫鱼、罗非鱼、团头鲂鱼等。龟类有l0多个科近60种。两栖类有田鸡、青蛙、棘胸蛙、鳖、龟等。贝壳类常见的有腹足田螺。双壳类有砚、蚌。甲壳类有草虾、溪蟹等。全市珍稀动物较多,主要有野猪、熊、云豹、精猪、猕猴、短尾猴、苏门羚、马麂、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毛冠鹿、大自鼠、白蝙蝠、髭蜡(角怪)、蛙蛙鱼、武夷湍蛙、华东雨蛙、大头平胸龟、南海闪磷蛇等。鸟类中的中华小隼、山鹧鸪、黄腹角雉、蜂鸟、白颈长尾雉等,全国只在闽北繁殖生长。

  【微生物资源】 南平市食用菌资源主要种类有香菇、凤尾菇、磨菇、红菇、银耳、竹荪、金针菇、梨菇、黄瓜菇、稻草菇、平菇、黑木耳、红侧耳、猴头菇、赤芝、紫芝、茯苓等。害虫天敌寄生菌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线虫、菜青虫病毒、柑桔锈壁虱多毛菌等微生物。土壤有益微生物有大豆根瘤菌、花生根瘤菌、紫云英根瘤菌、鸡眼草根瘤菌、胡枝子根瘤菌等,都具有固氮能力。此外,还有菌根菌、放线菌等,都可促使农作物良好生长。

  【经济发展】

  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17.5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6.36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754.55亿元,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6.67亿元,增长8.7%。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第一产业为16.4%,第二产业为35.6%,第三产业为48.0%。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94-465-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