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地处福建省中部偏东北方,东连宁德、罗源,西接南平、建瓯,南临闽清、闽侯,北枕屏南。全县境域面积2385平方公里,辖8镇、4乡、2街道办事处、12个居委会、275个村委会。全县人口42.8万,境内居民以汉族为主,尚有畲、壮、苗、回、彝、满、朝鲜、蒙古、高山、布依等少数民族,其中畲族居多,有近万人。
古田县境曾因盛产青玉,别称玉田。历史上以产铁、铸锅、造曲、制茶闻名,因朱熹流寓而被称为“先贤过化之乡”。县内食用菌品种繁多,产销量大,被誉为“中国食用菌之都”;林业、水果业发达,水电资源丰富,拥有全国第一个地下电站和闽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是全国最早的库区大县;作为福建省重点侨乡,旅外华侨、外籍华人30多万,遍布37个国家与地区。
【地理概况】
地貌 境内山峦起伏,岭谷相间,山、丘、岗、垅、盆谷、河谷错综复杂。石塔山雄踞西北部,天湖山绵亘于北东部,土满山纵贯中部,形成西部、中部、北部高地和东西两大谷地。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溪、旧镇中山山地,平湖、湖滨、松吉古田溪谷地,炭洋、张洋、昆山中山地,鹤塘、杉洋霍口溪谷地。呈两高两低地势特点。闽江沿西南部急剧下切,江畔溪流多挟涧悬瀑。其出口处在水口镇的渡口,海拔仅10米,为全县地势最低点。全境相对海拔高差1613.5米,河道比降大,水流急.蕴存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一、河谷平地
地势较为平坦宽阔,一般有3-4级阶地分布,面积33.4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由地壳上升和水流冲积、切割而成,有明显的层次结构:下层为砂砾层,上为亚粘土和粘土层,厚度一般小于10米。分布在溪河边缘、河流入湖处。如双坑、松吉、平湖的沿河两岸,大桥镇的沂洋、永安等地,由于水利、土壤、地面平坦等有利条件.这里是县内生产水稻的主要地方。
二、丘陵
低丘陵 面积185.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78%。主要分布在低山、高丘陵的外缘及山间盆谷、河流、湖泊的周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坡度15°一20° 起伏舒缓,破碎零散,沟谷短浅,谷地开阔,多已开垦成旱地,种植粮、油、果、茶。
高丘陵 面积372.63千方公里,占总面积15.63%,相对更高度在100--150米之间,坡度20°一 25°,丘陵多与附近山地连接,呈浑圆的馒头状,排列整齐,坡度和缓,基岩裸露少,风化层较厚,多开垦成旱地.种植粮、油、果、茶、林木。
三、山地
低山 面积681.1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56%,海拔500—800米,坡度25°--35°。河谷切割较强烈,山体破碎,土壤多为山地红壤和黄红壤。山间盆谷发育,多被开垦为农田,山坡地有果、茶、林木。
中山 面积872,5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6.59%。海拔高度800米以上,坡度35°以上。高差悬殊,形成高山深谷。
四、山间盆谷
面积192.56平方公里,占总积的8.07%。海拔500--800米,坡度小于7°。盆谷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地面较为平坦,土层厚、温湿条件好,是山区主要农耕区。广泛分布于境内的中部和东部及西部和北部的部分地区。
【气候特点】
<一>季节特征
境内气候类型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短夏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不甚明显,各地差异较大。黄田谷地夏季长达168天,冬季只有36天,春季85天,秋季77天;而泮洋山区夏季只有87天,冬季长达90天,春季107天,秋季81天。
<二>区域差异
境内各地气候随海拔高度和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异,可划分为四个类型。
西南部闽江河谷、丘陵类 水口、黄田两镇,其地势低,环境封闭,山体南北走向,东西向角小, 日照时间长,有利地面增温与热量积累。年均气温20.2℃, 比同海拔的其他地方偏高0.3℃。降水量1417.3毫米,为本县乃至宁德地区热量资源最丰富的地方。
中部低山、丘陵盆谷地类 以松吉、湖滨和人工湖为中心,是一个向南开口很小的标准盆地,热量资源丰富,城关海拔361米,年均气温18.4℃, 日照1894.9小时,降水量1573.4毫米。
东部低山、丘陵阶梯地类 包括大甲、杉洋、鹤塘、卓洋4个乡镇。东、西、北三面被大山体阻隔,向南作阶梯状倾斜。鹤塘海拔为480米,年均气温17.3℃, 日照1512.8小时,比城关日平均减少0.8小时,降水量1707.2毫米。这一区域距海较近,南向开口大,易受南下冷空气的倒流侵袭,春季回暖期要比同海拔的城区迟4天,秋季降温提早1一2天。
西北部中山山地类 在凤埔、风都乡的部分村庄。西、北面被石塔山阻隔,东南季风被抬升,降水量偏多,如旧镇海拔860米,年均气温15.8℃,降水量2074.2毫米.比邻近海拔低的溪边降水量1651.8毫米要多422.4毫米。
【资源概况】
古田人民勤劳创业,历史上以产铁、铸锅、造曲、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称为“先贤过化之乡”。解放前,这里是闽东游击区,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史迹。而今古田成为库区大县,全县总面积2385.2平方公里。县内资源丰富,交通方便,有铁路、公路、水路;这里林业发达,水果甚多,食用菌生产居世界第一,出口量为全国之冠;这里水力资源人均占有量居全国之首,古田溪水电站为全国第一个地下电站;这里是著名侨乡之一,旅外华侨、外籍华人达20多万人;这里体育、文化发展迅速,曾分别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现古田各方面都发生深刻变化,正由传统的农业县向开放型的山区县迈进。
林用地267.9万亩,占总面积72.7%,森林覆盖率达61.4%,林木总蓄积量达424.6万立方米,为宁德地区主要产林县。森林植物有1300多品种,主要树种为杉、 松木、红豆杉、水杉、银杏、青风栋、花榈木等。矿产以非金属矿为主,高岭土分布12个乡镇27个矿点,尤以凤都际面、吉巷塔洋量多质优;还有叶腊石、泥炭土、花冈岩等,杉洋大甲叶腊石品位高、质量好。此外,还有钨、铁、铜、金等金属矿。境内除闽江主干流外,还有古田溪、霍口溪和武步溪,主要溪河25条,主河道长301公里,流域面积1498.7平方公里。水能理论蕴藏量33.13万千瓦,可开发水力资源12万千瓦。
西有外福铁路、闽江航道径抵省会通达省外,316国道和203省道贯穿境内。邮电通讯发展迅速,程控电话可直拔国内各市县和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田现已建设成为库区大县,尤以“五乡”特色闻名,水果业崛起著称。
1958年,因建古田溪水电站,迁建整个县城,淹地4万多亩,移民4万余人。水坝截流蓄水,形成福建省最大的水库,水域面积37.1平方公里,库容量5.74亿立方米,1989年又因建闽江水口电站,淹地2万余亩,移民2万余人,新建黄田、水口两镇。1994年,水口电站跨江巨坝竣工,上流水位提高65米,形成境内水域面积34.8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库容量26亿立方米。两度大移民,古田人民为国家电站建设作出奉献;两大库区,也为古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一是水电之乡。境内“一五”计划建成的古田溪水电厂,装机容量26万千瓦,系全国第一个地下式电站;“七五”国家重点工程水口水电站,装机容量140万千瓦,为华东地区最大的水力发电站。此外,还有遍布于乡镇的水电站150多个。
二是华侨之乡。境内归侨、侨眷15万人,旅外华侨、外籍华人25多万,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17个国家和地区。
三是食用菌之乡。70年代以来,古田食用菌栽培技术突飞猛进,连续取得银耳、香菇、竹荪人工栽培的三大突破。 2000年全县食用菌总产量达到2.1吨(干品),产值5.5亿元,产品畅销27 个省市,进入香港、澳门、台湾,并出口日本、韩国等国外市场,银耳产销居世界第一,香菇出口为全国之冠,竹荪和猴头菇开发达国内领先水平。
四是体育之乡。古田群众性体育活动活跃,并为国家输送一批优秀运动员,其中有荣获世界奥运会铜牌、银牌的运动健将。1990年,古田被国家体委授于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
五是文化之乡。1992年古田获得省文化工作先进县称号,继后又被评为全国文化模范县。
【政府网站】http://www.guti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