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地处闽赣边界、武夷山麓中段,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海拔1858米的金铙山是福建境内最高峰,福建“母亲河”闽江发源于此,素有“闽地之母、闽山之巅、闽水之源”之称,也是著名的中国建莲之乡、黄花梨之乡、无患子之乡和全国杂交水稻制种第一超级大县。全县辖4镇5乡、92个建制村、7个社区,县域面积1716.34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
建宁是千年古韵之城。古为绥安县,公元958年置县。建宁历代名人辈出,如唐末工部尚书陈岩、晚清爱国诗人张际亮等,是台湾首尊肉身菩萨慈航法师的故里,现有“历史文化名村”上坪古村等数十处古迹,傩舞、宜黄戏等民俗保存完好。
建宁是红色革命老区。是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是闽西北革命根据地中心和闽赣省委中心,是红军无线电事业的发祥地和红1军团、红3军团山炮连的诞生地,五次反“围剿”均与建宁紧密关联。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10大开国元帅中有8位、10位开国大将中有6位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建宁是中国天然氧吧。设有闽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长期保持100%,交界断面水质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被评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连续三年上榜“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建宁是四季花果之乡。年种植莲子5万亩、种子15.3万亩、“两桃一梨”(黄桃、猕猴桃、玉梨)12.7万亩,已形成莲子、种子、梨子、桃子、无患子“五子”特色产业体系,其中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10%以上,形成“北张掖、南建宁”种业格局。一年中桃花、梨花、杜鹃花、荷花、梅花“五朵金花”依次竞相绽放,形成了“春看桃梨夏观荷,秋览红叶冬品梅”的赏花格局,是全省十大新兴旅游县、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县、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目的地,正在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建宁是区域交通枢纽。古为闽盐赣米集散之地,今为闽赣省际交通枢纽之地。建泰高速、莆炎高速、向莆铁路、浦梅铁路建宁至冠豸山段相继建成通车,南昌至潮州高速建宁段、鹰潭至建宁铁路列入省“十四五”规划,建宁已成为闽赣边界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福建挺进中西部的“桥头堡”。
【经济发展】2022年,建宁县生产总值161.15亿元,比2021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54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90.84亿元,增长5.0%;工业增加值增长2.9%;第三产业增加值48.76亿元,增长3.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2106元,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3亿元,增长5.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5.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8亿元,增长4.9%。出口总额9.8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5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4.62亿元,增长1.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2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8%。
【政府网站】http://www.fjj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