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福建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简介

不详  2023-09-06  宁化县人民政府网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 宁化县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02′,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东麓,总面积2407.46平方公里。东邻明溪、清流县,西毗江西省石城、广昌县,南接长汀县,北界建宁县,是福建省通往江西省的一大要冲。主要河道东溪、西溪汇合于县城东郊,称翠江,县城所在地称翠江镇,距三明(高速经永安)137公里、福州(高速经永安、三明)354公里、厦门(经永漳高速)315公里、泉州(经永宁高速)302公里、江西南昌(高速经石城、南城)380公里、江西赣州(高速经石城、瑞金)226公里。

  【地形地貌】 宁化地处闽赣台地大面积抬升区相对下陷地带,整体地势由西向东递降,并形成由北到南五条地带性地貌,峰峦重叠、溪流密布,以丘陵和山间盆地为主,丘陵和盆地占全县总面积的52.7%,低山占43.6%,最高峰为治平畲族乡的鸡公岽,海拔1389.90米,最低处为城南镇肖家河道口,海拔290米,县城海拔317米。境内溪河纵横分流四方,流入闽、赣、韩三江。

  【气候】 2021年,宁化县少冷寒、多暖热,气象干旱阶段性发展,各季旱情均较重,汛期雨涝强度中等,台风影响较轻,综合气候年景中等。年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显著偏少,年日照时数正常。经历4次寒潮、11场暴雨、5次强对流天气、8次高温、2个台风影响,4次气象干旱。

  主要气候特点2021年,宁化县除秋季气温正常外,其余季节气温皆偏高,以冬、春季为甚。2020/2021年冬季气温显著偏高,为1961年以来第20个暖冬。春季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年平均气温刷新历史同期纪录。冬、春、夏季降水皆偏少,气象干旱较重,最严重时段为7月下旬,出现气象特旱。雨季(4月24日—7月1日)持续时间长,较常年偏早5天开始,偏晚4天结束,历时69天。雨季降水量547.7毫米,与常年持平。5月中下旬连续发生3场暴雨过程,累计暴雨日数4天,占雨季暴雨总日数的45%。夏季高温频发,以9月上旬的高温过程极值最高;9月出现2次高温过程。气象灾害以暴雨洪涝和气象干旱为主,还出现低温冰冻、风雹和雷电等灾害。

  气温2021年宁化县年平均气温19.3℃,较常年偏高1.4℃,属异常偏高,为建立气象站以来历史最高。除1月、4—5月、8月、10—12月正常外,其余月份为显著偏高—异常偏高。年极端最高气温36.4℃,出现在7月14日;年极端最低气温-6.6℃,出现在1月9日。各季节仅秋季平均气温正常,其余季节气温皆偏高,春季平均气温为历史同期第二高。夏季极端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27天,属偏多。秋季“23型”秋寒出现于10月1日,“20型”秋寒出现于10月16日,均属偏迟。

  降水2021宁化县降水量1393.0毫米,较常年偏少391.9毫米,为近10年第二少。各季节降水量与常年相比,仅秋季雨量偏多,雨季正常外,其余季节雨量均偏少。雨季于4月24日开始,较常年偏早5天,7月1日结束,偏晚4天;雨季历时69天,偏多9天;雨季降水量547.7毫米,偏少43.6毫米(-7%)。5月中下旬强降水集中,连续发生3场暴雨过程,暴雨日数达4天,占雨季暴雨总日数的45%。从各月份看,除5月雨量显著偏多,11月雨量异常偏多, 2月、8月、12月雨量正常,其余月份为偏少—异常偏少。宁化城区全年有3天雨量大于等于50毫米,以5月8日的日雨量135.4毫米为最大。

  日照2021年,宁化县年日照时数1820.5小时,较常年偏多142.1小时,属正常。从各季节日照时数及特点上看,雨季、秋季日照偏少,其他季节为正常—偏多。从各月份看,仅10月为偏少,其他月份为正常—偏多。

  【水文】2021年,宁化县降水总量偏少,平均降水总量1405.2毫米(折合水量33.54亿立方米),比2020年少17.6%,比多年平均值少22.3%。降水量在时间上分布不均,月降水量在3—393毫米之间,其中:1月基本无雨,月降水量3毫米;5月降水量393毫米,与多年平均同期相比偏多27.6%;8月降水量175.5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偏多13.4%;11月降水量150毫米,比多年平均同期偏多215%。除5月、8月、11月降水量较多年平均同期偏多外,其余月份降水量均偏少,最大偏少96.8%,最小偏少17.3%。5—9月有几场短历时强降水,其中产生较大1小时降雨主要发生在渔潭站和禾口站,分别为64.0毫米(比多年平均多54.2%,出现时间8月18日)和64.5毫米(比多年平均多53.9%,出现时间7月29日)。宁化水情总体平稳,宁化水位站全年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全年最高水位为313.28米,底警戒水位1.22米,发生在2月11日。地表水资源量为14.61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36.5%,比2020年少16.3%,属枯水年份。

  【土地资源】 宁化县国土总面积24.07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3.1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3.13%;园地面积0.6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87%;林地面积18.22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75.70%;草地面积0.13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0.54%;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0.6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53%;交通运输用地面积0.21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0.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0.36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1.49%;其它土地面积0.69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2.87%。

  【矿产资源】宁化县矿产资源较为丰富,被誉为“有色金属聚宝盆”,是福建省17个重点矿产县之一。截至2021年开发利用的矿产有:锌、钨、锡、稀土、石灰岩、白云岩、建筑用石料和页岩矿等10种。矿产资源主要分布情况:钨、锡矿主要分布在济村、湖村、石壁、河龙一带,其中钨金属保有储量24万余吨、锡金属保有储量约1万吨;锌矿主要分布在济村,锌金属保有储量3.2万吨;稀土矿分布广,含矿面积约占全县土地面积54%,稀土成矿区尚未进行全面地质勘查工作,已有地质工作部分稀土氧化物储量4.5万余吨;萤石矿主要分布在中沙和安远,保有储量82万吨;石灰岩矿主要分布在湖村、泉上、安乐、曹坊,其中湖村矿区可利用资源量1.5亿吨以上。

  【生物资源】宁化县列入国家一级野生动物有豺、穿山甲、黑熊等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云豹、小灵猫、鬣羚、猕猴、鸳鸯、鹰雕、草鸮、褐林鸮、红隼、黄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勺鸡、中华秋沙鸭、蟒蛇、眼镜王蛇、滑鼠蛇、虎纹蛙等28种。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植物有71种,其中珍稀濒危裸子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银杏、福建柏、长苞铁杉、苏铁;珍稀濒危被子植物有观光木、福建含笑、樟树、闽楠、伯乐树、半枫荷、青钩栲、喜树、花榈木、香果树、巴戟天、鹅掌楸、钟萼木、沉水樟、闽鄂山茶、八角莲等。

  【森林资源】宁化是全国南方56个重点林区县之一。2021年森林覆盖率75.06%,林地面积18.59万公顷,森林蓄积量1463万立方米。先后获省级园林县城、省森林县城等称号。境内山地土质松软肥沃,适宜培育种植竹木、茶果、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大宗林产品有松香、松节油、杉木、毛竹、笋干、山苍子、玉扣纸、黑木耳、中药材等。拥有野生药用植物有虎杖、厚朴、黄精、钩藤、三叶青等1700余种。

  【旅游资源】 宁化地势开阔、山水灵秀、气候宜人。为闽江、赣江、韩江三江源头,素有“宁化只饮自家水”之谚。主要旅游资源包括以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牙梳山省级森林公园、朝天寨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资源;以石壁客家祖地、东华山、宁化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等为代表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北山革命纪念园、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广场、淮土镇凤凰山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群、石壁镇陈塘红军医院旧址群为代表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特色资源是客家祖地,优势资源是山水溶洞。天鹅洞群国家地质公园是福建规模最大的溶洞群,是世界罕见的地下河水中石林,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宁化县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被列入“中国印刷博物馆福建基地”。石壁镇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福建省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曹坊镇下曹村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宁化客家祖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华侨国际交流基地”“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石壁客家祭祖习俗”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毛泽东诗词《如梦令·元旦》和石壁客家祖地被列为三明市十大名片。宁化的长征集结出发地、北山革命纪念园、红军医院旧址红色旅游系列景点被列入中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环 境 质 量

  【空气质量】2021年,宁化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为38,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空气质量为优。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综合指数为1.92,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排名位居全省58个县级城市第11位。

  【水环境质量】2021年,宁化县县级饮用水源地寨头里水库水质达Ⅱ类标准,水质达标率100%。3个国考肖家断面水质达Ⅱ类水质标准。5个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水质控制目标的要求,水质优良率100%。3个省控小流域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72.2%。2个县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Ⅲ类水质标准,水质优良率100%。流域水环境质量位居全省第8位。

  【声环境质量】2021年,根据对城区5.60平方公里、163个网格进行噪声监测数据,宁化县城区噪声等效声级为54.4分贝,达2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城区声环境质量属较好等级。通过对城区9405米交通干线道路两侧的噪声监测,城区交通干线等效声级为65.8分贝,达4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属于较好等级,无超标路段。

建置沿革

  【中华民国以前建置】 宁化古称黄连峒,唐乾封二年(667年)设黄连镇。开元十三年(725年)升黄连镇为县。天宝元年(742年),黄连县取“宁靖归化”之义更名为宁化县。历属江南道建州、临汀郡(汀州)、福建路汀州、福建省汀州路、汀州府。

  【中华民国时期建置】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改道,宁化属福建省西路道(民国三年改名汀漳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宁化直属福建省。民国十九年(1930年)3月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宁化苏区先后属闽西苏维埃政府、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7—8月,先后在宁化县境增设彭湃县、泉上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以后,宁化苏区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同年12月,宁化县城被国民党攻占后,国民党恢复对宁化的统辖,宁化属福建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宁化属福建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宁化改属福建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永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置】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1日,宁化县和平解放。1950年3月1日,宁化县人民政府成立。宁化属福建省人民政府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6月,永安专属撤销,宁化改属福建省龙岩专员公署。1959 年 2 月,宁化、清流合并为清宁县,1961年9月恢复清流、宁化两个县原建制。1962年1月,宁化改属福建省三明市(区)管辖。1963年5月,宁化属福建省三明专员公署。1983年4月28日,三明专属撤销,成立省辖三明市,实行地、市合并,宁化县隶属三明市管辖。

人 文 历 史

  【历史人物】 宁化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仅列入《中国名人大辞典》的就有30余人。唐代汀州第一位进士伍正己,宋代史学家、书法家郑文宝,明代状元张显宗,明末清初文学家、方志名家李世熊,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书画家黄慎,被誉为“天下第一流人物”的理学家雷鋐,易学家罗登标,“南伊北邓”之一的书法家伊秉绶,文章沉博绝丽的解元张腾蛟等都是一代名流,建树卓越,享有盛誉。当代著名海水鱼类养殖学家雷霁霖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跻身中国技术殿堂之列,被收入英国剑桥大学编纂的权威人物辞典《世界名人录》。

  【革命老区】宁化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是中央红军长征四个出发地之一,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进行革命的重要实践地,十大元帅中有7位、十位开国大将中有5位曾在这里战斗过。1930年1月,毛泽东率部途经宁化时,写下了光辉词章《如梦令·元旦》。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地方武装,县域曾建立3个县(宁化、彭湃、泉上)、28个区、190余个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的组织及群众团体。当时13万多人口的宁化县,参加红军16000余人。在关系党和红军生死存亡的湘江战役中,为了掩护主力红军转移,宁化籍红军将士所在的红五军团34师与数十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展开浴血奋战,大部分壮烈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光辉和悲壮的一页。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时,幸存的宁化籍红军仅剩58人。苏区时期,宁化在财力、物力上竭尽全力支援红军,共筹集粮食20余万担,油菜6万多石,布草鞋20余万双,钱款54万余元和大量被装、物资支援前线,被誉为中央苏区“乌克兰”。

  【客家祖地】自西晋“永嘉之乱”始,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和灾害,陆续南迁,宁化石壁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特定的地理条件,吸引了大量客家先民迁入定居,拓殖繁衍。在与当地原住民长期的磨合交融中,孕育产生了以中原古汉文化为根基兼容畲瑶文化元素为特征的客家文化。客家文化的出现标志着客家民系的形成,宁化及其石壁也因此成为孕育客家民系的中心和代表性区域。客家民系于南宋形成后,为求更好地生存发展,不断外迁,渐次遍及全国10余个省市区及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达1亿以上。宁化及其石壁成为客家民系向世界衍播的重要基点,是客家文化形成的主要源头。据研究客家的专家学者统计,有210多个客家姓氏与宁化及其石壁有着渊源关系,80%以上的客家族谱把宁化及其石壁尊为家族发祥地,把从宁化石壁迁出的第一代先人尊为开基祖或一世祖。客家话、客家土楼及客家民俗等与宁化及其石壁连带关系密切,因此,海内外客家学者把宁化及其石壁定位为客家早期聚散中心,孕育客家民系、客家文化的摇篮和客家祖地。自1995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27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9届“石壁客家论坛”,2012年第25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祭祖大典仪式在石壁客家祖地举行,“石壁客家祭祖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客家祖地列入国台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交流基地”。

区 划 人 口

  【行政区划】 2021年,宁化县设11镇、5乡(其中1个民族乡),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10个建制村。

  【人口】 2021年末,宁化县常住人口26.17万人,城镇化率48.2%。年末户籍总人口368871人,比2020年减少3079人,出生率7.3‰,比2020年下降1.8‰,死亡率4.0‰,比2020年下降0.5‰;人口自然增长率3.3‰,比2020年下降1.3‰。

民 俗

  【节令习俗】 宁化县保留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立春(接交春时辰,点烛焚香、鸣炮迎春,饮春酒、吃松丸)、元宵(正月十五,亦称“上元节”)、社日(春社在春分前后,祭祀土地神;秋社在秋分前后,祭祀五谷神)、观音九(二月十九,群众采鼠曲草做米粿,点烛焚香供奉观音菩萨)、清明节(祭祖扫墓)、立夏(吃“立夏丸”)、端午节(吃粽子、饮雄黄酒,部分村有门上挂葛藤、艾条的独特习俗)、天贶节(六月初六,家家翻晒书画,畲族由长辈设案焚香,祭祀《神像祖图》)、保禾苗食新米(部分乡镇尚保留该习俗)、中元节(七月十五,点烛焚香烧纸钱敬神祭祖,晚上到路边烧纸钱纸衣,以祀“孤魂野鬼”)、中秋节(八月十五,吃月饼、赏月、供奉月供娘娘、吃团圆饭)、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冬至(吃狗肉进补等)。

  【庙会】 宁化县各乡(镇)都有庙会,届时有迎神游神、扛故事、舞龙、舞狮、演戏等娱乐活动。

  夏坊七圣庙庙会安乐镇夏坊村七圣庙内供奉“梅山七圣”,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游傩活动,属古代傩文化遗留。

  店上双忠庙庙会湖村镇店上村双忠庙崇祀唐朝的张巡、许远2位将军,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为双忠庙会,前后共3天,除游神、祭祀外,主要进行耕牛交易,届时江西石城、广昌及闽西周边县均有商客前来交易,又称店上山牛会。

  治平华光庙会治平华光庙供奉灵官大帝,又称“大帝公爹”,是全乡性的民间信仰,由各村代表组成管委会。每年农历九月二十八日举行庙会,前后3天,主要活动有接案、游神等,庙会期间同时举行物资交易,吸引周边县、乡群众前往参加。

  【生活习俗】 饮食 宁化主食以大米为主,做法有:“笊饭”“草带饭”“活饭”“蒸饭”4种。米制品以粉干为主,豆制品以豆腐最多。另外,农家喜欢做糍粑、米粿(包括糕、粿、糊、丸)。“擂茶”是宁化一特色客家美食,将茶叶、茶油、盐同置于擂钵中,有时加入青草药,擂成酱状茶泥,再以开水冲泡而成。飨料可多可少,米粉肉类、豆米花生等均可加入。地方风味传统名菜还有烧卖、大卷、松丸子、米包子、伊府面、客家八大碗、鱼生、老鼠干等。

  服饰 石壁一带上了年纪的妇女依旧保持盘发髻、披掩腹、穿尖嘴绣花鞋等传统服饰习惯。

  居住 宁化客家传统住房为木构或砖木混合结构,多为抬梁穿斗混合木架构。以正厅为主体,分前后厅,明间设神龛奉祀祖宗,次间置门通行,正厅前开天井。建筑规模可大可小,有的进深“两进”“三进”,有的加“马槽”“横屋”,呈左右对称,规模大的可扩展至“九井十八厅”。

  【礼仪习俗】 嫁娶大体沿用旧俗,包括纳彩(向女方家送礼求亲)、问名(向女方家问清女子名字及生辰)、纳吉(卜得吉兆后,到女方家报喜、送礼、订婚)、纳征(订婚后向女方家送较重的聘礼)、请期(选定完婚吉日,请求女家同意)、迎亲(新郎到女方家迎亲)6个程序。

  丧葬 宁化人办丧事要履行送终、报丧、守灵、入殓、堂奠、出殡、上坟等事宜。

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2021年,宁化县生产总值完成226.64亿元,按2020年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0.37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42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6.85亿元,增长9.7%。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7%。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77亿元,比2020年下降7.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1亿元,同口径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9亿元,减少6.5%。全县税收收入5.30亿元,比2020年增长9.7%,税性比75.71%,比2020年上升3.86个百分点。

  【政府网站】http://www.fjnh.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94-3295-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