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福建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简介

不详  2023-09-06  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政府网

  【概况】思明区是厦门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位于厦门市南部(含鼓浪屿全岛),三面临海,与小金门诸岛和漳州大陆隔海相望,面积84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为106.4万人。思明区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绿化覆盖率达52%,空气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福建省首批“教育强区”。辖内有世界文化遗产鼓浪屿、胡里山炮台等自然人文景观,厦门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健康主要评价指标达到发达国家中高水平。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2503.88亿元,同比增长5.2%,财政总收入410.1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3.91亿元,分别增长0.8%、7.11%,蝉联福建省城市发展“十优区”首位。

  【行政区划】思明区现辖有十个街道:厦港街道、中华街道、滨海街道、鹭江街道、开元街道、梧村街道、筼筜街道、莲前街道、嘉莲街道、鼓浪屿街道,下辖98个社区。

  【自然信息】思明区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长年气温较高,雨量充沛,一年四季草木常青,蔬菜瓜果不断。按四季候温划分,春季84天,夏季178天,秋季103天,长夏无冬,春秋相连。受海风影响,夏季基本无酷暑,日最高气温≥35℃的,每年平均仅5天。每年平均最低候温12℃,在2月的第一候(1~5日),岛内平均霜日为8天,且为轻霜。岛内平均年降雨量为1390毫米左右,平均年降雨日数122.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7%,日照时数平均达1878.2小时。雨量多,温度适中,雨日少,气候宜人。

  绵长的深水岸线,碧海、蓝天、沙滩、奇石、绿树、新鲜的空气、宜人的气候,为思明区成为中国最美丽的海港风景城区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从而也使思明区在创建全国强区的拼搏中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地理信息】思明区位于厦门市南部,境域北纬24°26′~24°28′,东经118°03′~118 °13′,由厦门本岛南部和鼓浪屿全岛组成,北面与湖里区毗邻,东、西、南面与小金门诸岛及漳州市隔海相望,总面积84平方公里。

  思明区周围海域宽阔,港域面积达275平方公里,港阔水深,外航道水深达12~25米,宽1000米以上,可通航10万吨级船舶;内航道水深大部分在10米以上,局部8米,宽数百米,可通万吨级船舶港区岸线长234公里,其中深水岸线43公里。港外有大金门岛、小金门岛、大担、浯屿等一系列岛屿组成天然屏障,港内风浪小,可建万吨泊位约40个,最大可建10万吨泊位。港内潮差达4~6米,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泥沙淤积少。地处亚热带,终年不冻。年平均雾日30.8天,对航行影响不大。

  思明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丘陵、台地、平原依次向海岸过渡。思明区由于面积小,河流短小且直接入海,岛内水资源总量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九龙江北溪引水工程成为向厦门岛供水的主要水源。花岗岩丘陵、山地和沙滩,为旅游提供自然资源。

  【民俗】

  思明为厦、泉、漳与台湾、东南亚交往的交汇处,又是与西方诸国交往的口岸,成了连接闽南传统民俗与台湾民俗、东南亚闽南华侨民俗的中心,又是西方民俗传播地,在长期的交流融会、兼容并蓄中形成独特的思明民俗。

  思明人热情好客,喜结会社,注意礼仪,讲究文明,好义者多,公事易举。

  思明民俗中,清明吃薄饼,上元乞寿龟,端午飞龙船,中秋搏会饼,很有特点。既有传承,又有独创。思明民间有积极的传统俗信,也有消极的迷信陋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民俗中的糟粕大多数已被时代所抛弃。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厦门特区的发展,民间在继承发扬优良的传统民俗外,又形成不少富有时代气息的社会礼仪、生活习惯、道德风貌和节日新风。

  【历史厚重】

  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民国初年,建制设“思明县”。

  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设立思明区。

  现思明区系2003年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厦门市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由原开元、思明、鼓浪屿三区整合而成。

  【人文荟萃】

  厦门市两大历史名人郑成功、陈嘉庚,都在思明区留下深深的足迹。辖区内拥有鲁迅纪念馆、英雄小八路纪念馆、女民兵哨所、“八.二三”炮战遗址、华侨博物院、郑成功演武场遗址、郑成功纪念馆、陈化成故居墓园、人类博物馆等自然人文景观,还有全国重点大学厦门大学、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等知名教育科研机构,市重点中、小学等主要教育资源也集中分布在我区。

  【政府网站】http://www.siming.gov.cn/

  【风景名胜】

  沙坡尾

  沙坡尾是厦门港的源起之地,从清代起就作为避风港。沙坡尾是厦港街道辖7个社区之一,毗邻南普陀寺和厦门大学,其名来源是因为这是一大段沙滩的最末端,而且各处的沙子都会流到这里来.早期的厦门港是一处弧形的海湾,这一带海湾呈月牙形,金色的沙滩连成一片,故有“玉沙坡”美称。沙坡尾市集是由艺术西区团队独立创办的市集品牌,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市集活动,是厦门最早、最大的创意市集平台,聚集了百余家年轻创业者。自2014年5月1日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的年轻设计师、创意潮人、文艺青年及年轻艺术家,他们通过创意市集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念,将市集作为他们创业和尝试梦想的舞台。

  公交线路到沙坡尾,有3个站点:

  1、厦大西村站,到那边的公车比较多,路线:B1、B3、B5、B11、2、20、21、22、29、47、71、86、92、96等,下车后,往厦大医院方向行走,步行500多米到达沙坡尾范围。

  2、中华儿女美术馆站,公交车路线:71、86。

  3、沙坡尾站线路为:B5、71、86。

  云顶观日

  云顶岩,是洪济山的主峰,高339.6米,为厦门岛上最高峰。乾隆《鹭江志》称:“其绝顶有观日台,四望环海,鸡鸣时,观日台火轮从海中跃出,甚奇”。明末,郑成功踞守厦门时曾增筑一瞭望台。旧时,游人登台看日出奇观,称“洪济浮日”。因风光奇美,故列原厦门“大八景”之首。现因洪济山少为人知,云顶岩则家喻户晓,故名“云顶观日”。

  经过50多年的建设,在绝顶修了新的观日台,登临斯台,云顶岩耸立于群峰之上,颇有苍山如海的感觉。山下东海里的金门诸岛一字排开,散落在厦门的外围,宛如一群卫士护卫着厦门,挡住了太平洋上的风浪。偎依在沙滩上的环岛路,如玉带般将厦门大学、胡里山炮台、台湾民俗村、金山松石、国际会展中心、何厝香山等串连了起来,展示出厦门正在实现新的跨越。

  入夜,站在“云海山庄”平台上眺望厦门市区,员当湖的“渔火”已经不见,只有璀璨的霓虹把厦门上空照得五彩缤纷,光芒四射。大海里的金门岛,灯火摇曳,在黛色的海空里闪烁,甚是瑰丽,引发无尽的遐想。

  皓月雄风

  皓月园,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题公园,占地2.5万平方米。1981年,为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丰功伟绩,省、市政府决定在鼓浪屿建一座郑成功雕像。省委书记项南同志邀请中央美术学院女雕像家时宜教授负责创作,要求让进出厦门港的海轮、鹭江道的行人和到鼓浪屿的游人,都能看到这尊雕像。

  时宜教授与厦门大学、福建省博物馆的雕塑家李维祀、孙锡麟、王继权、曹恒组成创作组,选定覆鼎岩为雕像站立点,用优质“泉州白”花岗石精雕而成。雕像高15.7米,重约1617吨,由23层625块花岗石拼成,可抗12级以上台风和8级以上地震。雕像肩披披风,手握宝剑,拔地凌空,远视东方,凝重伟岸,英姿勃发,显示了郑成功威武刚毅的统帅风范,踏平怒海的英雄气概!

  围绕雕像,又建了《闽海雄风》青铜浮雕屏和郑成功诗碑廊。

  《闽海雄风》长13.5米,高4.7米,重18吨,是国内最大的一组历史人物青铜群雕。群雕前景突出郑成功横刀立马率部将马信、陈泽、杨朝栋、陈广等绕勇善战的雄姿,背景是浩浩荡荡的藤牌军。人物造型层次分明、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使人感觉到战旗飘舞、铁马奔突、刀盾撞击,士气旺盛,气势恢宏。浮雕屏两侧配以诗词,屏前又置一基石,把军盔、宝剑与和平鸽组合在一起,立意深刻,既有逝去的历史风尘,又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国内还有南北两组郑成功碑廊,北碑廊刻有郑成功的八首诗作,其中四首是他的手迹。郑成功的诗颇富哲理,并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和壮志凌云的理想。南碑廊篆有包括康熙皇帝、台湾巡抚和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等人的楹联、诗作13首,客观地评价了郑成功。

  国内还有郑成功微雕展览馆,珍藏20个品种数千件微雕艺术品,均以郑成功抗清复台为题材,有很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皓月园以雕像为核心,辅以仿明风格的建筑群,蓝色琉璃瓦配以石门、石柱、石埕、石阶、石拦和石径,与蓝天、沙滩、海潮、树木、巨岩构成美丽的图画,烘托出幽雅壮美的环境。

  筼筜夜色

  筼筜湖旧名员当港,原与大海相通,七十年代围海造田,筑起浮屿到东渡的西堤,从此,筼筜港成为内湖,湖内水域面积1.7平方公里,湖中台地40万平方米,取名白鹭洲,有小商品古玩中心、餐饮、娱乐设施和白鹭洲公园。

  白鹭洲公园分中央公园和西公园两部分,是厦门最大的全开放广场公园:

  中央公园,面积5.9万平方米,1995年开放,以游人回归自然的观赏要求为主题思想。白鹭女神雕塑立于园南游艇码头,雕像高13.6米,是厦门的标志性雕塑。雕像前的广场上有广场鸽,亲近游人,自然温馨。

  西公园面积10万多平方米,1997年香港回归时建成。内有回归石、生肖石柱、音乐喷泉广场和音乐露天广场。

  筼筜夜色从古景“员当渔火”演变而来。从前,筼筜港里渔船每晚回港排列岸边,月黑之夜,一船一灯,倒影水中,摇曳飘忽,时明时灭,闪闪砾砾,景色奇丽。西堤筑成后,渔火消失。如今的“筼筜夜色”以白鹭洲为主体,以人民会堂为中心,以文物博物为历史文化蕴涵,以湖两岸高楼群为背衬,以仙岳山为屏障,以周围众多带状、块状公园和林带绿地为幅臻,以雕塑、花木、海潮、白鹭为点缀,以时代意识、新潮时尚为趋向,集参观、游览、休闲、娱乐、健身、购物、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是厦门新旧城区的中心带,是人们来往的集散地、理想的休闲地,又是厦门日新月异发生巨变的见证。

  胡里炮王

  胡里山,突出于厦门岛南部海边,地势险要,与对岸的屿仔尾、龙角尾形成封锁厦门港的绝妙犄角,从明代起就设有炮台,派兵驻守。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3月8日,胡里山炮台正式动工,经过二年八个月的建设,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11月8日竣工。炮台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设东西两个炮台,安放主炮和护炮。台面用鸟樟树汁、糯米、石灰、纸筋、砂石拌和的“三合土”夯筑而成,异常坚勒,可免敌方炮弹爆炸引起碎石伤人。两炮台之间有隧道互通,中间存放炮弹,至今存有29枚,士兵活动安全隐蔽。隧道出口处连着下面的二座兵营,中间为操场。炮台安装两尊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制造的全钢炮,口径280毫米,炮重50吨,炮长13.13米,炮轮轨道直径7.36米,炮高4.6米,宽5.29米,可360度旋转,射程16000米。炮台现存东炮台大炮一尊,护炮二尊。1958年“大炼钢铁运动”中,西炮被拆毁。

  1999年冬2000年春,中国文物专家、军事科学学者,多次莅临炮台考察,认定胡里山炮台的28生克虏伯大钢炮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海岸炮,“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大全》,并于2000年8月24日在上海“2000年大世界吉尼斯纪录颁证晚会”上公布,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这是我国以文物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的第一例。

  1997年9月,胡里山炮台与外商合作设立了“荣光文物宝藏博物院”,院内分为世界奇石陈列馆、世界古代战炮陈列馆、世界古代宝剑陈列馆、世界古代火枪陈列馆和古树化石展示区五个部分,展品共计4305件。其中一门小炮,为葡萄牙人于十三世纪制作的,长11厘米,重0.22公斤,直径2.2厘米,口径0.8厘米,是世界最小的火炮。

  鼓浪洞天

  鼓浪屿,位于厦门西海中,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1.8万。系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是厦门最具魅力的景区,列福建旅游景区“十佳”之首。

  鼓浪屿生态环境优越,其海域就是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白海豚、文昌鱼)保护区。紧邻白鹭自然保护区。这里还有十九世纪欧陆建筑和闽南古厝等建筑群体。

  龙头山,耸峙于鼓浪屿中南部,与厦门的虎头山隔鹭江相望,史称“龙虎守江”。龙头山又称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屿的最高峰。山间蹬道盘旋,迂回曲折。随处有诗联题刻,以明万历元年(1573年)丁一中所题“鼓浪洞天”为最早,距今已有400多年了。

  日光岩顶就是天风台,是鼓浪屿的最佳观景点。放眼四顾,厦门市区、鼓浪屿全岛、环鼓的大海,厦门大学、海沧大桥,九龙江入海口、南太武屿仔尾漳州港,海沧投资区、湖里集美东渡港,或远或近,尽入眼底。游厦门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

  日光岩上有民族英雄郑成功水师的“龙头山寨”。寨门、搭架军帐的梁洞和指挥水师操练的水操台遗址,今均完好。还有“郑成功纪念馆”,藏有郑成功及其水师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众多珍贵文物。

  日光岩上的摩崖石刻有八十多处,有张瑞图、何绍基、郑成功、丁一中、许世英、蔡元培、蔡廷锴、蒋鼎文等人的诗文题刻,其中以“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闽海雄风”、“脚力尽时山更好”等,或笔力雄健,或意蕴精深,是日光岩上的一大文化景观。

  近年,日光岩注重环境保护,增添了旅游设施,完善了旅游环境,通过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成为我国首家通过该标准认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最近,鼓浪屿又被授予全国AAAA景区。

  五老凌霄

  五老峰,乃南普陀寺后面的五座山峰,依次为钟峰(一峰)、二峰、中峰(三峰)、四峰、鼓峰(五峰)、凌空而立,远远望去,宛如五位老髯面天盘座,丛树若须,云雾似袖,故名“五老凌霄”。

  南普陀寺坐子向午,地势如欲飞的凤凰,是一片风水宝地。它依山面海,沿中轴线递次向上,主体建筑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次层层托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左右庑廊护卫着主殿,形成一个整体,雄伟壮观。

  万石涵翠

  万石山,是厦门市城区的一座风光秀美的山,属鼓浪屿——万石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一部分,包含太平山、半岭山、中岩山、阳台山以及外清山、五老山、钟山、鼓山、虎山等,陆域面积约32.96平方公里。这里山山相连,山水相依;峰峦叠翠,巨石互倚;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绿荫连绵,莺燕啼飞;是中国大中城市中少有的紧依闹市、面积最大的观光游览区。

  万石山中,有著名的厦门园林植物园,占地2.27平方公里,已开发约120公顷。植物园始建于1960年。40年来,有规模地引种非洲、美洲、澳洲和东南亚诸国的热带、亚热带植物5000多种,建成20多个专类园区,形成以“科学内容、公园外貌”为特征,“园林艺术、园艺技术”相融合的科技与艺术、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园林式植物园。享有“植物王国”或“植物博物馆”的美誉。

  植物园中的万石湖,是1952年10月建成的水库,蓄水15万立方米。围绕万石湖有松杉园、竹林径、棕榈岛、蔷薇园、驯化区、百花厅、兰花圃、新碑林和南洋杉广场等众多专类园区和游览点,汇聚着许多热带、亚热带的珍稀植物品种。诸如市树凤凰木、市花三角梅,唐僧西天取经路上曾喝过蕉叶水的旅人蕉、包括活化石水杉和世界三大观赏树中国金钱松、日本金松和美、英、日等友好城市赠送的南洋杉在内的80多种松、杉、柏等。

  园内还有三百多年树龄的“榔榆盆景”,一级保护植物金茶花,树蕨,竹中珍品崖竹,台湾莲雾黑金刚。有加拿大海枣、大王椰子、砂糖椰子等棕榈类植物70多种。有第伦桃、猫尾木、蝴蝶果、黑美人、十字架等名贵品种。更有数不尽的竹子、苏铁和名称奇特的异国花木,把万石山装点得苍翠欲滴,满坡皆绿,潜行其间,宛如进入原始森林!

  万石山上,散布着众多的厦门古景,如“万笏朝天”、“太平笑石”、“中岩玉笏”、“高读琴洞”、“紫云得路”、“天界晓钟”、“虎溪夜月”、“白鹿含烟”、“阳台夕照”、“万寿松声”、“小桃源”等,其中少数已经湮没,多数得到较好的保护,继续焕发着光彩。这里有民族英雄郑成功为完成抗清复台大业,用计诱杀盘踞厦门的郑联,夺取了兵权的“锁云”石,有郑成功读书处和他的军中营寨;有唐代开厦始祖陈黯读书著述的石室、钓矶,有南宋幼主路过厦门时掬饮泉水的“圣泉”等古迹。

  这里还有肇始于1982年,完成于1988年的全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费新我、赖少其、刘海粟、虞愚,厦门书法家罗丹、澳门的梁披云、日本的雪山等400多幅墨宝崖刻,形成了一处新的碑林,使万石山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

  万石山上还有万石莲寺、云中岩寺、太平岩寺、虎溪岩、白鹿洞寺、紫云岩寺、紫竹林寺、万寿岩寺、甘露寺等11座不同规模的庙宇。闽南佛学院的“女众部”就设在紫竹林寺内,佛教文化与园林文化和谐荟萃,形成独特的风景线!

  这里还有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带来的美国红松,有1984年胡耀邦同志送来的“中日青年友谊树”大海枣,有菲律宾前总统马科斯夫人伊梅尔达送给周总理的卡特利亚兰。尤为珍贵的是1984年邓小平、彭真、万里、王震同志视察厦门时亲手种下的千年香樟,现正郁盛繁茂,已长成参天大树了!

  万石山,是厦门旅游观光、休闲观石赏景、认识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感受生活感受历史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

  菽庄藏海

  菽庄花园原是台湾富绅林尔嘉的私家花园,五十年代起献给政府辟为公园。

  林尔嘉对花园精心设计,力求再现板桥别墅的风貌,又具江南园林的韵采,利用不大的一湾坡地,创造出无限的空间,“每春秋佳日,登高望远,海天一色,杳乎无极”,把四周能看到的景物全部纳入花园怀抱。他在园内设置眉寿堂、壬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观潮楼、小兰亭等10景,并把台北板桥别墅里的小板桥也搬了来,小巧别致,独具一格。

  菽庄花园风光万千,但最有特色的是:

  藏海: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视线,偶回首,园门内侧楣上高悬“藏海”匾额赫然入目,顿时领悟藏海的意蕴,转出月洞门,突然“海阔天空”,大海奔腾而至,这种先藏后露的手法,收到了惊奇的效果。

  巧借: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本十分狭小的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视野宽大,颇具层次的海滨花园。特别是走在四十四桥上,面地辽阔的海空,谁也不感到其小,却感到花园之大。远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屿仔尾,罗列的担屿、青屿、浯屿,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沧嵩屿角以及翻飞的海鸥,都成了花园的外景。四十四桥上的渡月亭,是菽庄观海赏景的最佳点,每逢中秋,夜深人静,海浪轻摇,欣赏那海色月色,真乃人生乐事!

  菽庄花园近年又新建了许多设施,规模也扩大了。特别是将听涛轩改建成“钢琴博物馆”,展出由鼓浪屿旅澳收藏家胡友义先生毕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钢琴30台,其中有十九世纪上半叶美国制造的“士坦威”,奥地利的“博森多福”,德国皇室专用的皇家钢琴,稀世珍品镏金钢琴,世界最早的四角钢琴,最大的立式钢琴,最老的手摇钢琴,脚踏自动演奏钢琴,八个踏脚四套琴弦钢琴,表现了一百多年来世界钢琴的制作技术和发展水平,这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钢琴博物馆使鼓浪屿琴岛名副其实,增添光彩!

  虎溪夜月

  虎溪岩,满山皆是巨石。明万历年间,嘉禾人林懋时爱石成癖,自比“石痴”,邀友出资到虎溪岩开山,朋友见难离去,他仍独自挖山不止,在一虎口形巨石之底挖出一个大洞,取名“棱层石室”,并自书“禾夌层”二字镌于洞顶,字径数尺,刚劲有力。石室里塑有一虎,吊睛白额,由伏虎罗汉赵乾驯养,因而又称“伏虎洞”。每逢农历十五,满月东升,月光照进伏虎洞,正好照在老虎头上,双目炯炯,形欲奔跃而起,十分神威。赵乾罗汉手擎镇虎环安坐虎旁,形成绝妙的“虎溪夜月”胜景。过了十五,月光北移,就照不进伏虎洞,自然也照不到老虎的头上了。因而每逢中秋佳节,许多市民拥有,一睹月夜老虎的风采,至今不衰。

  骆驼峰

  樵溪古桥、高读琴洞位于雨林世界内。

  从植物园西大门进园后,沿南洋杉草坪右侧上行不远,就是狮头山,山巅巨石蹲伏着像骆驼,所以叫“骆驼峰”。古人因其岩头巨石远看像一醉人偃卧,就称之为醉仙,所以此岩又名“醉仙岩”。

  滴水岩

  是植物园的一个优胜的去处,这里很幽静,空气清新,可以俯瞰半个植物园!

  万笏朝天

  “象鼻峰”和“万笏朝天”均位于蔷薇园区域。

  “万笏朝天”是厦门旧二十四景中小八景之一。过去万石山上未成片植树,远远望去,均为怪石。成排的岩石,同一个朝向,似群臣拿着“奏板”在朝拜天子,故得名“万笏朝天”。而今郁郁葱葱之间,只留石刻为后人纪。

  “象鼻峰”由两石并成,高七、八丈,两石间隙极小,貌酷似象鼻,石头上面镌刻“象鼻峰”,是清朝雍正年间厦门海防同知李璋所题,也是“万笏朝天”四字的题刻者。

  蔷薇园内有大片草坪,节假日游人如织,东北隅玫瑰花瓣造型的音乐舞台,色彩素雅,风格迴异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台下一池荷花,夏日荷香阵阵,池边各色月季枝满花醉,清艳惹人。三棚花架,缀满蔷薇、木香,争奇斗艳。池边三五知己小坐、谈天;象鼻峰旁品茗听禅,任清风拂面,好不自在。

  万石莲寺

  万石莲寺位于“万笏朝天”巨石的下方,由于寺周多巨石,故得此名。它相传为唐代开元年间中原陈氏入岛开发时所建,是厦门岛上最早的寺庙之一,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几经兴废,重修了几次。现在这个样子是厦门开放后由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重修的。

  从山下到万石莲寺需经海会桥,过海会桥后为山门,拾级而上,迎面为石坊,石坊上的楹联“一句弥陀声传鹭岛,千年常住业绍庐山”,是弘一法师为会泉法师中兴万石岩而写的。石坊内是主殿大雄宝殿,殿内有万石莲寺把奉的西方三圣的佛像,因而此地又叫“小西天”。大殿左侧有洞门可入,走过洞门就是会泉法师的纪念室,再后面就是念佛堂,堂匾是弘一法师所写,当年弘一法师就是在此讲经的。纪念堂前,有块巨石一“聆妙石”,石上龙须虬根,磐石而生,榕叉里又有一株寄生树,这就是树包石、树包树的奇特景观。“聆妙石”对面还有一块巨石,有石步可以攀登,登上石顶可览植物园西半园主景、远眺市区的繁华。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94-3262-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