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环境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毗福建,西及西北部与丽水市相连,北和东北部与台州市接壤。全境介于北纬27度03分-28度36分、东经119度37分-121度18分之间。
2021 年底,温州市陆域面积 12102.65 平方千米,海域面积 8649 平方千米。
境内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呈现梯形倾斜。绵亘有洞宫、括苍、雁荡诸山脉,泰顺的白云尖,海拔1611.3米,为全市最高峰。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
主要水系有瓯江、飞云江、螯江,境内大小河流150余条。温州陆地海岸线长502公里,有岛屿714.5个(横仔屿为温州市与台州市共有)。海岸曲折,良港众多。
◎ 气候特征
温州为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温度适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3-19.4摄氏度,1月份平均气温4.9-9.9摄氏度,7月份平均气温26.7-29.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降水量在1113-2494毫米之间。春夏之交有梅雨,7-9月间有热带气旋,无霜期为241-326天。全年日照数在1442-2264小时之间。
◎ 自然资源
温州土壤肥沃,河流湖泊众多,海洋资源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柑橘、茶叶、枇杷、杨梅、甘蔗、黄麻、番茄等160余种。
海洋鱼类有带鱼、黄鱼、鳗鱼等424种、贝类有430余种。沿海滩涂养殖面积达6.5万公顷,养殖蛏、蚶、虾、蟹、蛤等。用材林有松、杉、栎等280余种。
非金属矿产资源有明矾石、花岗石、石英石等,其中明矾石矿储量占全国储量及产品质量、花色品种均居全国前列。
温州港现共有生产性泊位20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0个,最大靠泊能力10万吨级。
温州以东近海大陆架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泰顺县乌岩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是浙南的绿色宝库。
◎历史沿革
温州,文化灿烂的东瓯名镇,公元前192年是东瓯王驺摇的都地。公元323年建郡,为永嘉郡,传说建郡城时有白鹿衔花绕城一周,故名鹿城。公元675年始称温州。历史上以手工业发达著称,是青瓷发源地之一,造纸、造船、丝绸、绣品、漆器、鞋革等在我国历史上均有一定地位。南宋时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有“一片繁荣海上头,从来唤作小杭州”之称。温州是南戏故乡,14世纪中叶温州著名剧作家高明的《琵琶记》被译为多国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温州人杰地灵,代有名家,南宋时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和以“永嘉四灵”为代表的江湖诗派,近现代的孙诒让、夏鼐、夏承焘、苏步青等,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科学史上都具有重大影响。
◎区划人口
温州市现辖鹿城、龙湾、瓯海、洞头4区,瑞安、乐清、龙港3市(县级)和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5县。全市有67个街道、92个镇、26个乡,2951个村委会,703个社区居委会(含居委会)。温州市人民政府驻地鹿城区。
202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832.8万人,全市常住人口为964.5万人。
地 区 |
年末常住人口(万人) |
城镇化率(%) |
温州市 |
964.50 |
72.8 |
鹿城区 |
118.95 |
90.7 |
龙湾区 |
73.29 |
99.9 |
#浙南产业集聚区 |
25.31 |
99.7 |
瓯海区 |
97.82 |
83.8 |
洞头区 |
15.03 |
54.3 |
永嘉县 |
87.00 |
56.5 |
平阳县 |
86.59 |
62.3 |
苍南县 |
84.58 |
68.7 |
文成县 |
28.85 |
44.3 |
泰顺县 |
26.64 |
45.8 |
瑞安市 |
152.58 |
67.2 |
乐清市 |
146.40 |
65.9 |
龙港市 |
46.77 |
97.2 |
◎产业经济
◎综合实力
2021年,温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五大新坐标”、开创“十个新局面”,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开展“三大百日攻坚”行动,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经济基本盘稳固夯实,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共同富裕扎实推进。
温州市主要国民经济指标(表)
指标 |
单位 |
2020年 |
2021年 |
2021比上年增长(%) |
生产总值 |
亿元 |
6870.9 |
7585 |
7.7 |
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962.5 |
1081.5 |
12.4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3497.8 |
3807.7 |
8.9 |
货物进出口总额 |
亿元 |
2189.7 |
2411.2 |
10.1 |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 |
亿元 |
15032.0 |
16213.9 |
7.9 |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 |
亿元 |
13565.3 |
15755.4 |
16.1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63481 |
69678 |
9.8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32428 |
35844 |
10.5 |
◎工业经济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708家,实现工业增加值1319.6亿元,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6.6%。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9%、11.2%、11.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达64.7%、55.5%、32.3%;高端装备、时尚、新材料、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4%、9.6%、12.8%、10.4%。规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21.3%;新产品产值率为38.6%,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农业经济
202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产值260.7亿元,比上年增长5.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67.3万亩,粮食产量68.5万吨。全年实施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项目320个,带动乡村旅游人数5996万人次。新增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1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市级田园综合体2个,新增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个、省级休闲乡村4个、省级农家乐集聚村5个。新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带28条,累计建成109条;新建成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776个,累计建成2347个、覆盖面达79.5%。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07.7亿元,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2.9%。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饮料类、服装鞋帽类、中西药品类、烟酒类分别比上年增长5.3%、6.8%、7.7%和19.3%。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类、通讯器材类、金银珠宝类、照相器材类分别增长140.1%、83.6%、38.6%和28.5%。全市网络零售额2199.8亿元,增长8.4%;居民网络消费额1546.1亿元,增长8.2%。
◎旅游产业
2021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4957.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7.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4956.6万人次,实现收入656.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和16.2%;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472.9万美元。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4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进口375.4亿元,增长20.3%;出口2035.8亿元,增长8.4%。服务贸易进出口额10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5%。民营企业出口1938.6亿元,增长8.4%,占全市货物出口总额的95.2%。全市新增进出口权企业达2637家,其中本年度自营出口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714家,比上年末增加153家,出口超5000万美元企业数71家。
◎金融保险
202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653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3%,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16213.9亿元,增长7.9%。年末住户人民币存款余额9214.4亿元,增长7.8%。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5825.2亿元,增长16.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5755.4亿元,增长16.1%。2021年全市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8家,累计达49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累计挂牌企业达93家;新增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28家,累计达 918家;新增股份有限公司193家,累计达1931家。
2021年全市保费收入308.7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209.2亿元,增长6.7%;财产险保费收入99.5亿元,增长1.7%。各类赔款和给付支出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