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县又称嵊泗列岛,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一个海岛县,全县有大小岛屿630个,其中百人以上常住人岛屿16个。陆域面积8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738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县,陆域小县。全县辖3镇4乡,2022年末户籍人口71554人。202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30.0亿元;财政总收入12.3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亿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54元,渔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49元。
一是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嵊泗地处我国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心,我国贸易及运输最繁忙的南北海运和长江水运“T”型枢纽点上,扼长江、钱塘江出海口之要冲,是国内外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地,是长江黄金水道连通外海的唯一通道,更是配套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同时,嵊泗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群和长三角辽阔腹地,距上海芦潮港31海里、宁波75海里和舟山74海里。随着东海大桥的建成和沈家湾客运中心顺利投入运行,嵊泗已融入上海、杭州两小时经济圈,更有利于接受长三角周边经济发达地区的辐射。
二是港口资源得港独优。嵊泗是宁波—舟山港的重要组合港,更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港区,主要有洋山港区、泗礁港区和绿华山港区。嵊泗适宜开发的深水岸段有9处,总长46.5公里,其中水深15米以上岸线36.5公里,水深20米以上岸线10公里,目前深水岸线已开发利用15公里,尚有70%岸线未利用开发。进港航道水深在20米以上,25—3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口。港域内有锚地10处,其中可锚泊10万吨级的锚地有5个,可锚泊30万吨级船舶的锚地有3个,占舟山港的60%。2022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0680万吨。
三是旅游资源得景独秀。嵊泗是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素有“海上仙山”的美誉,具有“碧海奇礁、金沙渔火”等原生态旅游特点,已被认定的风景点有50多处。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四个景区:即以碧海金沙、渔家休闲、海鲜美食为特色的泗礁景区,以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和雾岛为特色的花绿景区,以渔港、海崖和渔俗为特色的嵊山—枸杞景区,以幻石灵礁和现代港桥为特色的洋山景区。
四是渔业资源得渔独丰。嵊泗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地处著名的舟山渔场中心,水产品资源丰富,被称为“东海鱼仓”和“海上牧场”。盛产带鱼、大小黄鱼、墨鱼、鳗鱼和蟹、虾、贝、藻等500多种海洋生物。马鞍列岛现代渔业综合区列入第二批5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成为浙江省首个省级现代渔业综合区;嵊泗的贻贝产品曾荣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浙江省渔业博览会金奖,并被认定为省级绿色食品、优质无公害产品和省级名牌产品,首个“中国地理标志”集体商标产品,同时我县还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贻贝之乡”称号,拥有全省最大的贻贝产业化基地和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是宁波、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鲜活水产品供应基地,2022年实现水产品总产量43.00万吨,渔业总产值60.37亿元。
五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按照“一中两翼”岛城建设思路,我县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体系,全力推进城乡融合,不断提升县城的综合功能。县海洋文化中心、菜园三小、人民医院综合大楼、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市政基础设施先后建成。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建设要求,深入实施渔农民饮用水、村庄示范整治、环境卫生整治和强塘固房等惠民工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基本实现了陆上公路网络化和海上交通高速化。建立了本岛城乡供水一体化系统,全县海水淡化规模达到日产14000吨。舟山至嵊泗110千伏电力联网工程建成投运,实现了嵊泗与浙江电网的联网。
六是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县已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省级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县城、省级生态县和全国科普示范县验收;连续8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县,3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等;社会安定和谐,治安状况良好,连续15年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县”,夺得全省首批“一星平安金鼎”。
【自然地理】
嵊泗县位于杭州湾以东,长江口东南,即北纬30°24′~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是浙江省最东部、舟山群岛最北部的海岛县,由630个大小岛屿组成,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28个。县境西起滩浒黄盘山,与上海金山卫相望;东至童岛(海礁)的泰礁;北迄花鸟岛,连接佘山洋;南到浪岗的南北澎礁、马鞍山—白节山一线,与岱山县大衢岛隔水为邻。东西长180千米,南北距23千米~91千米,海陆总面积8824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8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8738平方千米,分别占总面积的0.97%和99.03%,故有“一分岛礁九九海”之说。
嵊泗居于东海北端,是我国1.8万千米海岸线的中心点。是沪、杭、甬的东大门和天然屏障,历来是军事要塞,又是国际海轮进出长江口的必经之道。嵊泗距上海市146.31千米,与长江三角洲各地区特别是上海市有着密切的联系,特殊的区位优势是嵊泗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嵊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温差较小。春季多海雾,夏季多气旋,秋季较干燥,冬季有霜冻。降水量春夏多于秋冬。
【自然资源】
1、海洋水产资源
嵊泗县海域水产资源丰富,嵊泗海域共有游泳生物302种。其中鱼类210种,虾蟹等甲壳类75种,头足类11种,水母类6种。
鱼类资源主要有: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银鲳、乌鲳、燕尾鲳、海鳗、星鳗、鳓鱼、鱼免 鱼、鲻鱼、黄姑鱼、石斑鱼、鲨鱼、马鲛鱼、舌鳎鱼、鲥鱼、鲐鱼、鲷鱼、东方鱼屯、鲈鱼、遮目鱼、红娘鱼、虎鱼、鱼安 鱼康、龙头鱼、梅童、凤鲚、刀鲚、棱鱼是、斑鱼祭 等。
虾类资源主要有:周氏新对虾、细巧仿对虾、哈氏仿对虾、须赤虾、中华管鞭虾、中国毛虾、日本毛虾、日本鼓虾、海蜇虾、安氏白虾、脊尾白虾等。
蟹类资源主要有: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红星梭子蟹、东方大面蟹、日本近方蟹、中华近方蟹、掌痕沙蟹等。
软体动物资源主要有:乌贼、鱿鱼、章鱼、条纹隔贻贝、厚壳贻贝、紫贻贝、笠贝、龟甲、褶牡蛎、红条毛映石鳖、朝鲜鲍带、石鳖、绣凹螺、荔枝 螺、短尾顶螺、日本菊花螺,齿纹蜒螺、丽核螺、蝾螺,光滑兰哈、彩虹明樱蛤、中国不等蛤、杂色哈、毛蚶、青蚶、蛏子、海蜇、海葵、珊瑚、藤壶、海胆、海星、海绵等。
本县海域有海藻118种,其中绿藻类23种,褐藻类24种,红灌类69种和蓝藻类2种。主要优势种是浒苔、蛎菜、孔石纯、裙带、紫菜、海萝等。
2、岛礁资源
嵊泗列岛,境内岛屿耸立,礁岩棋布,各岛系天台山主脉延伸入海而形成的岛屿,以东到西依次为海礁、浪岗山列岛、马鞍列岛、泗礁诸岛、大小戢山和滩浒诸岛。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606个,其中16个岛屿有人定居生活。泗礁岛为最大,面积25.88平方公里,岸线长57.47公里。岛屿分布在西部大洋片91个,中部泗礁片180个,东部嵊山片133个。全县岛屿岸线总长471.35公里。目前岛礁资源以其独特的优势被人们所利用和开发。
3、风景资源
嵊泗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列岛风景名胜区,具有海瀚,礁美,滩佳、石奇、洞幽,崖险等特点,海域辽阔,岛礁棋布,岬角礁岩众多,金色沙滩连绵亘长,遍布列岛,碧兰海水,青秀山色,林木茂密,自然风光独特。岛内人文景观众多,渔乡风情浓郁,加之宜人的气候资源,实为旅游休闲度假理想场所。
岛内共有景点50余处,其中一级景点9处。划分为泗礁(包括黄龙等周边岛屿)、花绿(花鸟、绿华)、嵊山枸杞、洋山四个景区。泗礁景区,以连绵亘长的金色沙滩为特色,著名的基湖沙滩和南长涂沙滩,各长达2000米以上,地处同地地段两个相反方向,犹如彩蝶双飞,实属国内罕见,以黄龙的众多怪石和摩崖题刻为衬托。花绿景区以远东第一大灯塔和雾岛为特色。枸杞--嵊山景区以渔港风情,悬崖峭壁、海上牧场、渔村风俗为主,“山海奇观”出自明朝将领侯继高的手迹,勘称书法精品。洋山景区以幻石灵礁,摩崖题刻为特色,四大景区除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也相当可观。灯塔、大桥、渔火、古刹、明清摩崖石刻极其诱人。十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辟了海上运动、渔乡采风、海中垂钓、野营探幽等专题旅游,同时还开展度假、休养、训练、比赛、夏令营等各特色旅游,建造海洋生物观、烈士纪念塔,白节山猴子等野生动物放养,泗礁岛岛城规划建设。一个多方位、立体型的旅游体系已逐步形成。
4、港口岸线资源
嵊泗各岛四面环海,港口岸线资源丰富。主要归纳如下:
(一)可建10万吨以上港口岸线资源:嵊泗马迹岸段和经常结岛岸段。
1、嵊泗马迹岸段信于泗礁山南的马迹南侧,可得用岸线长度2.5千米。前沿水深10-20米,10米等深线距岸200米,15米等深线距岸500米。后方无陆城平原,需开山填海筑地。港池水域宽度大于10千米,外航道水深大于22米,船舶可从港域进入大戢洋,进出方便,可主要在泗礁北锚地、泗礁西锚地、大黄龙山西北锚地,大黄龙山东锚地等锚泊、避风。目前,该岸段初步被定国家30万吨级以上矿砂转码头造址。
2、绿华岛岸段落位于长江口外的绿华山南侧,可利用岸线长度3.5千米。前沿水深10-25米,10米等深线距岸300米。后方无陆域平原,需开山填海筑地,港池水域宽度10米,航道水深大于22米,船舶可从港域经大戢洋入长江口,或经嵊山洋,通东海,可在绿华锚地、嵊山北锚地泗礁山北锚地、泗礁山西锚地等锚泊,避风。此岸段除海上作为上海港轮减载锚地外,港口岸线作为舟山深水大港口后备的发展区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
(二)各岛港口岸线资源:
泗礁山:该岛深水岸线资源较差,四周多少滩和泥滩,水深较浅,唯有岛东侧岸线水深条件稍好,长约2.5千米,水域开阔,但10米等深线距岸400-1500米,岸坡陡峭,难以为港口提供陆域,建港需开山填海,而且此岸段为开敞海岸,缺乏掩蔽,避风条件差,建港颀筑防波堤。岛屿南侧,水深5米岸线长6.6千米,离岸距离50-700米,后方有一定的陆域,避风条件好。
嵊山岛:嵊山岛岸线曲折陡峭多港湾,岛的北、东、南面海域辽阔,水深都在10米以上,西面水深也在5米以上,深水岸线资源丰富,从风浪、陆域诸因素比较而言,南面深水岸线优于其他方向的岸线。南面岸线长3.7千米、水深10米,距岸50-500米之间,但后方陆域纵洋不足,需填滩开山,南面嵊山锚地为马鞍列岛最大锚地,可避西---东北8-10级大风,是冬季带鱼汛期各地渔船主要集结地,同时南面泗洲塘、西北的箱子岙也是船舶进出港口和带鱼汛集散中心锚泊避风港湾。
枸杞岛:枸杞岛岸线曲折,北和西北岸多为陡岸;东面三大王岙口有一片长600米、宽150米的沙滩;南枸杞岙口也有长450米、宽100米的沙滩,南、北部分海域为贻贝养殖区,岛屿四周深水条件较好,但以风浪及诸因素相比而言,南侧的深水岸线优于其它方向的岸线,此岸段水深20米岸线长1.1千米,离岸距离100-250米,水深10米岸线长2.4千米,离岸距离50-500米,水域宽滋长,但后方陆域纵深不足,需填滩开山,进口航道有多处,岛屿的东南岙口和西北岙口为天然避风港,可供船避风、锚泊,此岸段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
大洋山岛:岛屿北侧,水深10米岸线长2.3千米,离岸距离100-250米,后方有陆域可以提供。嵊泗县政府力争此岸段成为国家或上海经济区的第四、第五代集装箱港区,使大洋山成为上海经济区大吨位深水泊位中心。
除上述岛屿和马迹山、绿华岛外,其余岛屿如花鸟、壁下等,10米等深线均紧贴岸边,水深条件较好,但岛上皆为山地,其他建港条件不甚理想,可视将来发展而定。
嵊泗县深水岸线资源分布
单位:公里
岛名 |
总 长 |
其中水深10米岸线 |
其中水深20米岸线 |
备注 |
嵊山岛 |
3.7 |
3.7 |
|
|
枸杞岛 |
3.5 |
2.4 |
1.1 |
|
大洋山 |
4.3 |
4.3 |
|
|
小洋山 |
1.2 |
1.2 |
|
|
绿华山 |
3.5 |
3.5 |
|
拟建大型货物中转码头 |
花鸟山 |
2.7 |
0.7 |
2.0 |
|
马迹山 |
2.5 |
|
2.5 |
建矿砂中转码头 |
5、航道资源
与丰富的嵊泗港口岸线资源相适应的航道资源也十分丰富,全县海区在5座灯塔(花鸟、白节、半洋礁、大戢山、唐脑山灯塔)和26座灯桩的导航下,形成航道网络,其中有国际航道和38条县境水道。
(一)国际航道:从外海进入我国长江口、上海港,需经本县北部海域(花鸟山北侧约10海里左右)。该航道水域宽滋长,水深大于20米,是国际大型船舶从东海进入长江口和上海港必经之路。花鸟山西北嘴头设有大型灯塔,灯光射程24海里,与长江口灯船相呼应。是该航道的主要导航目标。
县境西部白节峡,位于白节山与川湖列岛之间,是上海港通过往我国南方诸港的主要航道。该航道较宽且水深,宽约1.9海里,长约2.3海里,水深14-54米,对外轮开放。有3条航路:一是从上海港到南支灯船,再偏向西南,经该县洋山西侧到宁波港。在大洋山西侧有唐脑山灯塔以资助航;二是从上海港到南支灯船,向南经本县徐公岛与大洋山之间至岱山水道,县境西关有大戢山灯塔以资助航,岱山县大巨西侧瘌头屿灯桩与之呼应;三是从上海港至南方沿海省市诸港口。航船经南支灯船向东南进入本县境内,经白节峡至小板门,该航道在本县境大戢山灯塔、半洋礁灯塔和白节山灯塔以资助航。国际航船一般也由此航道通行。
(二)县境水道:县境内岛际间共有水道38条,其中东部马鞍列岛附近19条,中部泗礁山附近9条,西部崎岖列岛附近10条。
另外,嵊泗县境内有大小锚地27个。其中绿华山锚地为万吨锚地;3000吨级地有5个;1000吨级左右锚地有10个;500吨级及以下锚地有11个。
所有上述航道为船舶海上安全和繁荣嵊泗海运起着重要作用。
6、矿产资源
嵊泗列岛蕴藏有大量的花岗石、海砂、粘土、石油天然气、海卤及长江古河道地下水资源。
花岗石 石质坚硬,色泽斑烂,结晶颗粒较粗,成块状构造,含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及少量的云母、铁、锡石、钻石、黑云母等成分。主要分布在小洋、大洋、花鸟、枸杞、嵊山、黄龙等岛,以洋山和黄龙最佳最富,大洋岛大梅山花岗石储量2亿立方米。成规模的开采区有大、小洋山、北鼎星以及小黄龙、沈家湾等,储量均在300万立方米以上。
黄砂 岛内海砂资源丰富,拥有大小沙滩、沙丘几十处,沙质坚硬洁净,颜色以金黄色为主,黑色次之,大多属中颗粗粒状。主要分布在泗礁岛、枸杞岛、嵊山岛、花鸟岛,仅泗礁基湖沙滩、高场湾沙滩、南长涂沙滩就有9平方千米,各岛周围海域也有海砂资源储存,马迹山南侧海区有20平方千米的中沙砂矿资源。还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石资源可加工成人造砂。
海卤资源 嵊泗海域海水年平均浓度稳定在1.72波美度,盐业生产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在大洋里、外云鹅岙建有盐田58公顷,年产盐3000吨左右。
石油、天然气 绿华以东至壁下海域,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地下水 泗礁岛金鸡山至浪岗海域一带,有一条淡水储量极为丰富的海底长江古河道。
7、淡水资源
嵊泗陆地面积小,山低源短,淡水资源贫乏,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773.26万立方米。全县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26.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仅为全省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92.1万立方米/平方千米的28.3%。按2000年全县总人口数计算,人均拥有水资源量208.62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拥有量2749立方米的7.6%和全省人均拥有量2415立方米的8.6%。
地表水
嵊泗特定的海岛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水资源只能来源于降水。据1961~2000年降雨实测资料统计分析,降水量最大值是1997年,年降水量1534.6毫米,最小值是1967年,年降水量601.8毫米,最大与最小比值为2.55∶1。多年平均降水量1035.61毫米,除耗于蒸发外,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即地表水资源量为1773.26万立方米。保证率为20%时,降水量1211.4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2980.02万立方米,保证率为50%时,降水量1033.5毫米,地表水资源量1757.41万立方米,保证率为90%时,降水量734.32毫米,地表水资源量897.02万立方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与年降水分配基本一致,多年平均4~9月份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0%~70%,10月至次年3月只占30%~40%。
地下水
全县浅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654.44万立方米。地下水类型受境内地质、地貌等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其分布及含水层构造分述如下:
潜水,全新统冲积砂砾含粘性土含水层,分布在泗礁岛的菜园、马关沟谷中,岩性为黄褐色矿砾石及亚矿土砂砾石,结构松散,厚度2.6米~5.15米,水位埋深1.15米~4.14米,民井旱季单井可采水量2吨/日~8吨/日。水质淡,矿化度为0.19克/升~0.5克/升,铁含量为56.8毫克/升~198.4毫克/升。下游地段此含水层为淤泥质亚粘土所覆盖,由孔隙潜水过渡为承压水。
全新统滨组上段海积粉细砂含水层,分布在基湖、石柱、田岙、大黄沙以及黄龙岛南港、枸杞岛三大王、嵊山、大洋等地。以基湖、石柱为富水区,含水层分布面积约2.2平方千米,上游薄,海边厚(5米~10米)。岩性主要有粉细砂,下部含少量的砾石。按降深5米计算,单井出水量一般大于300吨/日,水质为含碳酸氢钠钙型,矿化度0.3克/升。马关等地为砾石滩,其余地段含水层分布面积有限,局部于海边,呈新月型沙堤或砂砾堤,并经常受海潮的影响。
上更新统坡洪积亚砂砾含水层,呈片状分布于大小山沟及山麓地带。岩性以亚砂土碎砾石为主,厚度1.87米~17.20米,水位埋深1.9米~+0.6米(高出地面)。单井日出水量小于100吨/日,水质淡,矿化度0.1克/升~0.5克/升。
承压水,含水岩组为更新统坡洪积亚砂土碎砾石,含水层为更新统坡洪积层孔隙潜水向下的延伸部分,分布在菜园、基湖等地。水位埋深13米~24米,单井出水量11吨/日~40吨/日,水质含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钙,矿化度0.25克/升~0.37克/升,铁离子含量偏高。
构造裂隙水,含水岩组为上株罗统(J3)火山岩、火山熔岩为主的块状地层组成。地下水贮存于构造裂隙带及侵入岩、脉岩与围岩接触带。水量不大,生产井出水量一般小于50吨/日(按降深10米计算)。
风化带网状裂隙水,贮存于燕山晚期花岗岩风化带网状裂隙中。风化带厚度4米~20米,最厚可达55米~81米。水位埋深0.47米~12.2米,按降深10米计算,单孔(井)出水量2吨/日~800吨/日,水质为低矿化度(<0.5克/升)软水。
8、自然能源
嵊泗列岛拥有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风能、太阳能等能源。
海洋能资源
可供建设潮汐电站的坝址有14处,装机容量为0.95万千瓦,年发电量达0.19亿千瓦时。坝址的平均潮差为2米以上,能量密度一般。
潮流能分布的水道3个,理论功率28.66万千瓦,其中白节峡水道,平均能流密度为0.81千瓦/平方米,平均理论功率7.66(104千瓦);金鸡山—馒头山水道,平均能流密度0.94千瓦/平方米,平均理论功率8.18(104千瓦);大洋山、小洋山水道,平能能流密度2.79千瓦/平方米,平均理论功率为12.82(104千瓦)。
嵊泗海域是中国沿海波浪较大的海域之一,尤其是绿华、花鸟、嵊山、枸杞、浪岗、海礁等一带海区,都是著名的浪区,多年平均波高均在1米以上,平均波浪周期也都在4.5秒以上。嵊山区段波浪能理论功率45.61万千瓦,年平均能流密度计为2.76千瓦/平方米,秋季较高为3.5千瓦/平方米,春季较低为1.92千瓦/平方米,冬、夏季相差不大,为2.71千瓦/平方米和2.91千瓦/平方米。
太阳能资源
年平均日照时数,嵊山1940.6小时,泗礁2096.9小时,年均日照百分率分别为44%和47%。年均太阳总辐射量分别为105.7千卡/平方厘米和111.2千卡/平方厘米。
太阳能资源的时间分布,年最多日照时数,嵊山为2289.2小时,泗礁2361.4小时;最小日照时数分别是1652.0小时和1761.5小时。一年中4~10月获太阳能最多,太阳辐射总量分别是73.9千卡/平方厘米·7个月和8.5千卡/平方厘米·7个月,占年太阳辐射总量的70%,其中7~8月最大,分别是25.5千卡/平方厘米·2个月和28.5千卡/平方厘米·2个月。一年中1月和2月,太阳辐射总量最少,分别是11.6千卡/平方厘米·月和11.8千卡/平方厘米·月。一年中日平均可利用太阳能的天数为206.2天。
风能资源
年平均有效风时,泗礁7710小时,嵊山7917小时,年平均有效风时频率分别为88%和90%。
有效风速频率,嵊山各月皆高于泗礁,其月份变化规律两地基本相同。
【政府网站】https://www.shengsi.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