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地处浙江中部,东邻永康、缙云,西接遂昌、松阳,北靠义乌、金东、婺城,南界丽水莲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域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格局,2022年末总人口45万,其中户籍人口34.3万,辖8个建制镇、7个乡、3个街道。武义,是一座江南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武义县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距今已有1770多年的历史。武义,是一座温泉名城。是自然资源部命名的浙江省首个、迄今唯一的“中国温泉之城”,温泉以量大、质优、温度适宜著称,“浙江第一、华东一流”。武义,是一座生态之城。是全球绿色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养生产业示范...
【地理环境】
武义地处浙江中部,东邻永康、缙云,西接遂昌、松阳,北靠义乌、金东、婺城,南界丽水莲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县域总面积1577平方公里,呈“八山半水分半田”地理格局,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43129人,辖8个建制镇、7个乡、3个街道、2个区。
【气候】
武义县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丰沛。2022年平均气温18.9℃,较常年偏高1.1℃,居历史同期第二高值;年降水量1357.3毫米;年日照时数1749.1小时。
【历史沿革】
武义县境,春秋时期属越,战国后期属楚, 秦至东汉为乌伤县地。三国吴赤乌八年(245)分乌伤永康始置武义县,属会稽郡。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武义县属东阳郡。之后武义曾经废置。唐天授二年(691)分永康西境又置,改名武成县,属婺州。唐天宝元年(742),婺州复为东阳郡,武成县属东阳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东阳郡为婺州。至唐天祐年间(904—907)武成县复名武义县,属婺州。五代至宋沿袭。元至元十三年(1276)婺州改为婺州路,武义县属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改婺州路为宁越府,武义县属宁越府;至正二十年(1360)正月,改宁越府为金华府,武义县属金华府。明代至清末一直相沿。清宣统三年九月十五日(1911年11月5日)浙江省成立军政府,次日金华成立军政分府,武义县属之。
……
1949 年5月9日武义县解放。1949 年6月至1950年5月,武义县设6个区分辖旧制乡镇。1950 年6月,武义县重新划建5个区32个乡1个镇。1956年2月,永康县桐琴镇(包括和平、桐三、桐联、上宅、孙宅、姚村6个村)划属武义县;同年3月,全县撤区并乡,划建为13个乡、3个镇。1958 年4月,武义县设 14个乡镇。1958年5月原宣平县建制撤销,有16个乡镇划入武义县,至此全县设2个镇、28个乡,武义县的县名虽继续相沿,但县境面积从原先的 874.23 平方千米拓展到 1577.2 平方千米。1958年10月武义县建置撤销,并入永康县,原武义县称永康县武义片。196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武义县建置,属金华专区。1968 年4月金华专区改为金华地区,武义县属之。1983 年,政社分设,恢复乡、村两级建制,全县设 6 个区、1个镇、32个乡。1985年5月,金华地区改为金华市,武义县属金华市。1986 年年底,全县设6个区、5个镇(其中区级2个、乡级3个)、29 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1987 年改履坦乡为履坦镇(乡级)。1992 年5月14日,扩镇并乡后,34个乡镇调整为 23 个乡镇(其中镇6个、民族镇1个、乡16个)。2001 年 9 月,武义县的行政区划调整为3 个街道办事处、8 个镇、7 个乡、2个区。截至 2022年年底,行政区划没有变化。
【区划人口】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43129人。出生人口1887人,出生率5.49‰,死亡人口1898人,死亡率5.52‰,人口自然增长率-0.03‰。
【矿产资源】
武义是国土资源部命名的浙江省首个、迄今唯一的“中国温泉之城”,温泉以量大、质优、温度适宜著称,“浙江第一、华东一流”。截至2022年底,发现温泉13处,日出水量2.4万吨,水温常年保持在36~45℃,富含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生物资源】
武义生态环境优越,是全球绿色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生态养生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入选“两山”发展百强县。全县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0处,森林面积1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79%的地表水达到Ⅱ类标准,空气质量优良率90%,是名副其实的“江南桃花源”和“浙中绿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野生动物265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4种,Ⅱ级保护动物32种;野生植物656种,珍稀濒危植物24种,其中国家二级以上保护植物11种。
【农林特产】
武义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武阳春雨”获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贡品“武义宣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入选浙江省优秀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武义铁皮石斛”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寿仙谷药业作为上证主板企业中灵芝、铁皮石斛行业的第一股成功上市。全县“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24万亩,其中有机农产品面积5.3万亩,有机茶颁证面积居全国首位。有机认证产品194个,居全省第一。武义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有机茶之乡、中国有机国药基地、中国名茶之乡和全国无公害蜜梨生产十强县,是全国首批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连续五年居金华全市第一。
【旅游景区】
武义旅游资源丰富,共有4A级景区4个(清水湾、牛头山、大红岩、璟园)、3A级景区7个(郭洞、俞源、寿仙谷、十里荷花、江下畲乡、大博金一乐园、骆驼九龙、坛头湿地),十里丹霞大红岩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中最高峰牛头山是国家森林公园,还有温泉萤石博物馆、花田小镇、千丈岩、石鹅湖、大莱梯田、白革竹海等景区。
【经济发展】
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320.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157.66亿元,下降2.9%;第三产业增加值145.91亿元,增长4.7%。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5.3:49.2:45.5。
一、农业和农村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59亿元,同比增长1.2%。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4.74万亩,粮食总产量6.03万吨,增长2.8%。油料面积3.11万亩,产量3964吨,增长0.6%。蔬菜面积9.86万亩,产量13.34万吨,增长4.5%。药材播种面积1.01万亩,产量2332吨,增长7.9%。果园面积3.00万亩,水果产量3.16万吨,下降1.5%。茶园总面积10.75万亩,茶叶产量1.33万吨,下降11.3%。
年末生猪存栏15.65万头,全年生猪出栏22.39万头,猪肉产量1.94万吨,增长8.7%。家禽年末存栏39.01万只,年内出栏113.10万只,增长6.2%。
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04万吨,下降1.5%。农林牧渔业用电量4254.75万千瓦时,增长14.0%。
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全年新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1个、省级特色精品村9个、精品村35个,年末全县累计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乡镇9个、省级特色精品村31个、精品村共计110个。
二、工业和建筑业
2022年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146.62亿元,同比下降4.0%。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78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04.05亿元,下降5.5%;增加值126.51亿元,下降7.3%;新产品产值225.22亿元,下降1.5%;工业销售产值697.14亿元,下降5.6%。实现利税总额48.07亿元,增长15.9%,其中利润总额28.97亿元,增长14.7%。应付职工薪酬66.19亿元,与上年持平;资产负债率62.3%,下降1.2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7.9%,提高0.1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4.2%,提高0.7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4.3%;劳动生产率13.51万元/人,下降3.8%。有研发费用的企业708家,占比90.1%,同比提高8.0个百分点;实现研发费用20.66亿元,增长9.2%;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9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1.05亿元,增长15.4%;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10亿元。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房屋施工面积446.77万平方米,增长62.2%;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80.47万平方米,增长50.3%。
三、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54亿元,增长17.9%。国有投资22.74亿元,下降21.1%;非国有投资69.81亿元,其中民间投资69.21亿元,增长39.7%。全年签约落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6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1个。签约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6个,落地12个,制造业项目到位资金20.64亿元。
全年完成第二产业投资37.59亿元,增长51.8%;第三产业投资54.50亿元,增长2.4%。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8.00亿元,增长34.1%。房屋施工面积149.82万平方米,下降16.4%;商品房销售面积30.88万平方米,下降32.7%。
四、交通、邮政和旅游
全年实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65亿元,同比下降0.4%。
全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4.64亿元,实施交通建设项目23个,其中续建项目7个、新建项目16个。年内公路货运量802万吨,公路客运量 61.15万人,公路货运周转量69513万吨公里,公路客运周转量5282万人公里。截至2022年底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209公里,打造五养武丽线、康养环溪线等11条精品线257公里,建成规范化乡级农村公路管理站18个;已建成102个“武川交邮驿站”,开通15条客货邮线路,35条邮政普遍服务路线;建成600余个移动电子站牌,实现金武快速公交互联互通。
全县拥有各种机动车15.61万辆,增长9.0%。其中:大型、小型汽车13.00万辆,增长3.6%;摩托车2.09万辆,增长36.7%;其他机动车0.52万辆。
全年邮电业务收入7.15亿元,较上年增长8.3%,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74亿元,增长7.4%;电信业务收入5.41亿元,增长8.5%。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55.46万户,下降1.5%。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为13.31万户,增长15.4%。
全年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约5819万件,快递收入累计完成约2.84亿元。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4.07亿元,下降2.1%。接待游客446.90万人次,下降1.4%。景点门票收入3654.16万元,下降34.6%。
五、贸易和服务业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57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7亿元,增长18.4%。实现网络零售额207.93亿元,增长11.9%。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264.73亿元,下降8.1%。其中出口额262.22亿元,下降8.4%;进口额2.51亿元,增长36.3%。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0.69亿元,增长14.0%。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4.83亿元、3.75亿元、0.56亿元和0.54亿元,分别增长10.0%、19.7%、18.4%和44.1%。
六、财政和金融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0.55亿元,增长2.6%。上划中央收入17.44亿元,下降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10亿元,增长12.0%,其中税收收入24.80亿元,下降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91亿元,下降3.3%。
全年累计组织各项税费收入110.10亿元,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44.6%。其中:税收收入47.98亿元,增长2.5%;加回增值税留抵退税还原口径,税收收入51.82亿元,增长8.6%;非税收入37.54亿元,可比口径增长339.2%;社保费收入(含职业年金)24.57亿元,增长18.1%。全县共办理出口退税21.70亿元,下降13.1%。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3.84亿元。
年末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本外币)771.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4%。其中,住户存款(本外币)443.03亿元,增长16.8%;非金融企业存款(本外币)232.87亿元,增长32.7%;广义政府存款(本外币)89.41亿元,增长1.3%。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本外币)655.33亿元,增长23.3%。其中,住户贷款280.97亿元,增长15.0%;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372.16亿元,增长31.1%。
【社会事业】
一、教育、科学技术和品牌创建
2022学年全县共有幼儿园77所,在园幼儿15451人;小学28所,招生数5791人,在校学生33002人;初中7所,招生数4316人,在校学生11193人;普通高中5所,招生数1715人,在校学生5085人;职业高中1所,招生数966人,在校学生2941人。全县小学、初中的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比例达到99.6%。
全县专利授权量4495件,同比增长2.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68件,同比下降7.1%。新认定各类科技型企业202家,其中国家级72家、省级130家,新组建企业研发机构92家,其中省级20家、市级72家。2022年度新立科技计划项目173项,其中省级147项、市级10项,县级16项。
全县新增“品字标”企业19家,累计72家。新增注册商标4139件,累计32399件;驰名商标累计6件;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累计2件。全县新增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项,累计发布“浙江制造”标准 35项。统筹推进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质量提升攻坚行动,1个项目入选浙江省百个特色产业质量提升项目。推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已完成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小微企业7家。推进绿色认证集成改革,新增绿色产品认证证书9张,培育绿色认证企业4家。生产领域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为97.2%。特种设备定检率为100%、登记率和操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全县在用强制检定目录工作计量器具1.01万台件(不含民用三表)。
二、文化、卫生和体育
现拥有公共文化馆1个,设立文化驿站3个,文化分馆11个,迭代升级共富百花会2.0版,组织文艺活动401场,服务189082人次;举办培训班78次,服务3900人次;举办展览109场,服务32700人次;组织公益性讲座20场,服务1020人次。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乡镇分馆18个,藏书51.7万册,其中电子图书11.20万册。
2022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16家,其中,医院11家;卫生院(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门诊部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家(妇幼保健院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其他卫生机构1家(卫生进修学校1家);诊所、医务室、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共281个。实际开设床位2542张,较上年增长11.4%。卫生技术人员3883人,较上年增长35.8%,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09人,注册护士1726人。2022年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累计接种新冠疫苗32.55万剂次。
2022年全县国民体质监测合格率94.5%,开展各项体育赛事活动55场,累计参加赛事活动超15万人次。全县共有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个,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1个,浙江省运动休闲示范基地1个,省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1个,省运动休闲旅游精品线路1条,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9个。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0亿元。
三、环境保护
全年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0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3.2%。6个市控以上地表水交接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3个跨市县行政区域地表水交接断面达标3个,跨市县行政区域地表水交接断面水质考核为优秀。
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100%,水质指数3.27,水质提升5.8%。县城区PM2.5浓度均值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高于93%,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率99.6%。
四、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22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343129人。出生人口2054人,出生率5.99‰;死亡人口2781人,死亡率8.1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2‰。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875人,困难人员再就业497人。
据城乡住户抽样调查,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47元,增长4.5%。按常住地分,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85元,增长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83元,增长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19元,增长8.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844元,增长6.3%。
2022年末全县在册低保对象4901人,其中城镇119人,农村4782人。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091万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7个,床位数1900张(含民办)。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数370 张。城市社区服务中心20个。全年办理结婚登记4156对,离婚613对,依法办理收养登记5件。全年发放义务兵优待金426.36万元,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率100%。
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4.0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15万人。资助各类困难群众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6万人次,资助金额2893万元,资助困难群众大病保险选缴0.79万人次,资助金额214万元。医疗救助报销10.18万人次,报销金额375.21万元。年末全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9.88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33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0.39万人。正常缴费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2754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标准提高到人均331元/月。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参保人数3941人,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1995人。
【政府网站】http://www.zjwy.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