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浙江 > 招商载体 > 正文 返回 打印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简介

不详  2023-09-10  海盐县人民政府网

  【地理环境】

  海盐县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地处北纬30°21′47″~30°38′29″,东经120°43′21″~121°02′55″,东濒杭州湾,西南临海宁市,北连平湖市和嘉兴市南湖区、秀洲区。

  全县地形似一个顶角朝南的等腰三角形,东西最宽处相距约31公里,南北最远处相距约33公里。海拔平均3~4米,整个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大致可分三个部分:南部为平原孤丘区,山丘高度大多在100米左右,与海宁市交界的高阳山为县境最高处,主峰高251.6米;东部为平原海涂区,地势稍高于西部平原;西部为平原水网区,面积约占全县2/3。

  全县陆地土地总面积584.96平方公里,海湾面积487.67平方公里。境内陆地海岸自澉浦镇(南北湖风景区)永乐村起至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东港村止,全长53.48公里,是浙北海岸线最长的县(市)。

  海盐县地理位置优越,县城武原街道北距上海118公里,南离杭州98公里。境内主要公路有01省道嘉兴东西大道、湖盐公路、盐嘉公路、嘉南公路、海盐大道、海王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嘉绍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等,等级公路总里程1004.23公里,高速公路里程40.40公里。境内河道纵横,总长1860.7公里,骨干河流有盐平塘、盐嘉塘、长山河、何家桥线、杭平申线海盐段、白洋河等。境内等级航道总长度239.2公里。公路、水路网络交织,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桥址位于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东港村。海盐枢纽连接杭浦、乍嘉苏、杭州湾跨海大桥北岸连接线3条高速公路,是亚洲最大的交通枢纽。杭州湾第二座跨海大桥——嘉绍高速公路跨海大桥连接沪杭高速公路、乍嘉苏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大大缩短杭州湾南北两岸的时空距离。随着海盐港区、滨海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海盐县成为沪、杭、苏、甬四大城市的交通节点和杭州湾北岸新兴港口物流平台。

 

  【气候】

  海盐地处北亚热带南缘,是典型的东亚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气温15.9°C,年平均高温累计日数明显低于长江中下游同纬度城市。年平均雨量1189.7毫米,全年无霜期约为240天,全年日照时数平均为1919.7小时。

  【历史沿革】

  海盐县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多年前,县境内就有先民从事农牧渔猎活动。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置县,因“海滨广斥,盐田相望”而得名。建县以来,海盐曾四徙县治,六析其境。秦末,县治陷为湖(柘湖),迁至武原乡(今平湖市东门外)。东汉永建一至六年(126—131)中,县治又陷为湖(当湖),南迁至齐景乡故邑山旁(今乍浦附近)。东汉建安五至八年(200—203),析海盐西南境、由拳南境置海昌县(今海宁市)。东晋咸康七年(341),县治迁至马嗥城(今海盐县武原街道东南)。南朝梁天监六年(507),析县东北境置前京县。南朝梁中大通六年(534)至大同元年(535),再析县东北境置胥浦县。唐开元五年(717),迁县治于今地。唐天宝十年(751),割海盐北境、嘉兴东境、昆山南境置华亭县。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海盐州。明洪武二年(1369),复降为县。明宣德五年(1430),析武原、齐景、华亭、大易4个乡置平湖县。1949年5月7日,海盐县解放。1950年5月,狮岭乡3个村划属海宁县,平湖县10个村划属海盐县。1958年11月21日,撤销海盐县建制,区域并入海宁县,其中西塘、海塘、元通3个公社划归平湖县。1961年12月15日,复置海盐县,辖2个镇16个公社,狮岭公社仍属海宁县。1983年,撤社建乡。1985年8月,澉浦、通元、西塘桥3个乡撤乡建镇。随着经济发展,又有欤城、百步、长川坝、石泉4个乡撤乡建镇,欤城、长川坝更名为于城、秦山。1999年,调整乡镇行政区划,辖9个镇3个乡。2001年10月,乡镇行政区划再次调整,辖武原、沈荡、澉浦、秦山、通元、西塘桥、于城、百步8个镇。2018年,调整部分镇行政区划,全县8个镇调整为4个街道5个镇,即武原、西塘桥、望海、秦山4个街道,沈荡、百步、于城、澉浦、通元5个镇。

  【区划人口】

  2022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6.87万人,比上年增加0.3万人,户籍人口383666人,比上年增加592人。其中,女性196154人,男性187512人。全年出生人口2174人,出生率5.7‰;死亡人口2908人,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长率-1.9‰,较上年下降0.48个千分点。全年迁入人口3272人,迁出人口1957人,人口机械增长率3.4‰,比上年度上升2.02个千分点。

  【经济总量】 经初步核算,2022年实现生产总值639.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2%。第一产业增加值20.31亿元,比上年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372.87亿元,比上年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246.66亿元,比上年增长2.2%。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349.20亿元,比上年下降1.5%。扣除核电工业,县内生产总值54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7%,县内工业增加值250.42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2﹕58.3﹕38.5。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66899元(折合24814美元)。经最终核实,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为62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4%,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3.1:58.8:38.1。

  【动能转换】 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时尚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制造业、新材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1%、12.7%、23.1%、18.0%和7.6%,增速均高于全县规上工业和全市同产业平均水平;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0.7%、4.3%、7.3%、3.6%和9.6%,分别较上年提高1.2、1.3、1.9、1.8和0.1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 从工业看,2022年全县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695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0.6%;实现增加值1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3.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看,全年全县规上民营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不含贸易)94.5亿元,占全部规上服务业的72.6%,比上年增长21.3%,增速高于全部规上服务业2.2个百分点。

  【矿产资源】

  海盐县矿产资源具开采价值的主要有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石料、矿泉水和地热(水)。砖瓦用粘土已全面禁采;建筑用石料主要有凝灰岩、霏细斑岩,分布在南部丘陵,涉及秦山、澉浦、通元三个镇(街道);矿泉水主要分布在澉浦一带,属第四系孔隙承压水。

  【粮食、蔬菜、水果】

  海盐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拥有83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17.12万亩,已创成海盐县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海盐农业经济开区(通元镇)、省级果蔬特色农业强镇(澉浦镇)。全县共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9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有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480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35家,市级49家。全县有50亩以上蔬菜规模基地84个,面积1.8万余亩;主栽品种有包心菜、青菜及菜苔等叶菜类3663公顷,茄果菜瓜类726公顷,水生蔬菜586公顷和大棚设施蔬菜366公顷;瓜菜主导新品种30种,主要包括“浙农6号”鲜食大豆、“冬绿”甘蓝、“上海青”“苏州青”青菜、“浙樱粉1号”“黄妃”樱桃番茄、“红颊”“章姬”草莓等。食用菌品种主要有蘑菇、香菇、金针菇、平菇、姬菇等。全县现有葡萄种植面积2万亩,主要品种为阳光玫瑰葡萄,亩均产值达3.8万元,已成立海盐县葡萄产业联盟,发布海盐葡萄新形象。2022年“海盐葡萄”入选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并踏上和谐号高铁在全国宣传推广,知名度明显提高。目前,海盐有绿色食品27个,有机农产品3个,是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养殖业】

  海盐县有5家生猪规模养殖场,采用浙江省数字畜牧应用系统在线操作,实现规范化、程序化、痕迹化检疫监督,能有效保障肉类消费安全;发展生态湖羊养殖,全县存栏湖羊50头以上规模户34家。全县水产养殖面积982公顷,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85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2万余吨,名优池塘养殖面积888公顷,养殖主导品种有中华鳖、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克氏原螯虾4个。2020年成功创建省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累计完成部、省级水产健康示范场创建24家、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14家。

  【农林畜名特产】

  海盐县有农产品注册商标2172件。其中,“膳博士”“一星”“味之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海盐葡萄”“通元湖羊”“海盐大头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有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62件,其中国家级品牌6件、省级品牌15件、市级品牌41件。

 

  【旅游景区】

  海盐县沿杭州湾北岸形成黄金旅游带。南北湖景区为中国唯一融湖、山、海为一体的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南北湖曾获“浙江最美名湖”(十大名湖)称号,南北湖景区被浙江省风景名胜区协会选入2015—2016年度省级风景名胜区“美丽景区”名单。海盐绮园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绮园旅游文化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省级生态旅游区,与南北湖景区形成海盐“两日游”旅游精品线路。海盐美丽乡村“五味村”景区获“2015年度最受欢迎乡村旅游目的地”称号。秦山核电站为“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中国核电城”红色旅游景区、杭州湾跨海大桥综合旅游景区被列入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二期名录。【!--empirenews.page--】

  海盐已经连续多年跻身全国百强县之列,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全国文化、科技、计生、体育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县城,省教育强县,省平安县,省级文明县城,省新农村电气化县等称号。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 2022年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占GDP的比重为2.95%。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科学技术支出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94家,其中新认定9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05家,其中新认定148家。全县专利授权总量4460件,比上年增长2.2%;专利授权总量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18件,比上年减少76件。

  【教育事业】2022年全县有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13539人,教师1071人;小学20所,在校学生27502人,教师1580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17075人,教师1540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100%。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分别为99.5%和84.6%。有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4073人,教师378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1558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1002人。全县共有3624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2022年,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

  【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 2022年末全县有博物馆1个,县级文化馆总馆1个,镇级分馆9个,企业分馆20个,镇(街道)文化站9个;全县公共图书馆体系有县级总馆1个,镇级分馆9个,智慧书房12个(其中3个与当地镇级分馆整合),礼堂书屋45个,乡村博物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纸质图书藏量1142千册,比上年增长9.3%,电子图书藏量1001千册,比上年增长0.1%。广播电台1套,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套,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 2022年新增6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7个百姓健身房、9个“运动家”智慧体育社区、1个村级全民健身广场、1个体育公园(体育设施进公园)、更新健身路径22条。全县新增7所小学11个校区体育设施改造提升并免费对外开放。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县共派出62名运动员参加浙江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参赛项目涉及足球、游泳、自行车、赛艇等11个大项。经过激烈角逐,女子足球甲乙组项目夺得5金,自行车项目夺得3.5金,赛艇运动员应豪夺得1金,游泳运动员刘睿宇夺得4金,最终海盐籍运动员共获得13.5金,超额完成赛事金牌任务。全民健身广泛开展,全年共组织全县性体育活动100余次,参与人员近30000人次。组建体育社群72个,承办长三角系列赛事4场,进一步推进“一人一技”全民健身万人公益大培训活动,全年累计培训19375余人次。在“浙里健身”累计激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1340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为2.88,居全市第一。推进健康浙江国民体质监测工作,2022年共监测3-69周岁的海盐县常住居民1881人,合格率97.7%。

  【卫生】2022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64个,其中县级公立医疗机构6家、乡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82家;医疗卫生机构开放床位2305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4127人,比上年增长12.5%,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91人、注册护士184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24.1%。国家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综合评价位列全国第一,改革经验在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重点工作推进例会上专题汇报。健康浙江连续第四年获评优秀,健康嘉兴考核居全市第一。中医改革经验获省改革突破提名奖、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省综合医改2022年度“十佳典型案例”,海盐列入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全县院前急救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一。千人托位数3.33,排名全市前列。

  【能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能源】2022年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165.9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0.7%;县内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4.1%。全社会用电量56.85亿千瓦时,比上年上升4.1%。

  【生态治理】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25,空气质量优良率84.1%,PM2.5年均浓度26微克/立方米。县控以上断面Ⅲ类水及以上比例、千亩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摘得浙江“五水共治”工作大禹鼎。城市污水处理率97.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处置率达到100%,成功创建全省首批三星级“无废城市”。

  【城市建设】2022年全县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为100%。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8.96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26.58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大3.2%。建成区人口17.16万人,比上年增长2.2%。建成区年末实有城市道路面积481.0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0%;排水管道长度 492.48公里,比上年增长5.8%。建成区绿地面积1010.30公顷,比上年增长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52平方米。

  【安全生产】2022年全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不含火灾)5起、死亡4人,其中,工矿领域生产安全死亡事故1起、死亡1人;道路运输死亡事故4起、死亡3人。火灾事故79起,无人员死亡,受伤2人。

  【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支】 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80元,比上年增长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155元,比上年增长6.0%。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47676元和33053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7.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4.4%和25.8%。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6.5平方米;农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2.4平方米。

  【社会保障】 2022年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5.94万人,比上年增长3.1%;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0.93万人,比上年增长17.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职工医保+居民医保)39.86万人,比上年减少0.5%。全县低保对象181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166人;低保对象中城镇344人,农村1469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1564.5711万元,比上年增加9.2%。

  全县现有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7家,在建养老机构1家;7家运营的养老机构实有床位1452张,共入住老人453人。建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12家,覆盖全县120个村(社区),其中建有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家,实现了镇(街道)全覆盖目标。

  【政府网站】http://www.haiyan.gov.cn/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78-3405-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