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 首页 > 招商站群 > 黑龙江 > 招商产业 > 正文 返回 打印

黑龙江省鸡西市重点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不详  2023-10-23  鸡西市人民政府网

  1、矿产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市矿产资源丰富,现已发现矿产59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4种,非金属矿产39种,水气矿产1种。查明储量的有28种,主要有煤炭、石墨、硅线石、铂钯矿、钾长石、岩金矿、水泥用大理岩、矿泉水等。我市煤炭保有储量65.59亿吨,石墨已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硅线石保有储量3846万吨,水泥用大理岩保有储量6.06亿吨,钾长石保有储量1.165亿吨,岩金矿保有资源量2410千克,铂钯矿保有资源储量8947千克,煤层气预测资源储量865.7亿立方米,硅藻土预测资源储量10亿吨以上。

  重点领域

  紧紧围绕“两条主线”,即煤炭、石墨;深度挖掘“四大潜力”,即白云质大理岩、水泥用大理岩、硅藻土、玄武岩;着力打造“两个新增长点”,即钾长石、矽线石。

  重点方向

  到2025年,原煤产量稳定在3500万吨/年左右,建成煤化工生产基地、大型燃煤发电基地、洁净煤生产基地;石墨精矿粉达到62万吨,精矿粉深加工产品转化率达到80%,建成我国石墨烯及系列化石墨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水平最高、品种最全的生产基地;硅藻土年产400万吨,建成以硅藻土为主的硅肥生产基地;钾长石年产120万吨,建成年产100万吨矿物钾肥生产基地;大理岩年产360万吨,建成60万吨高钙灰、10万吨石头纸、50万吨重质碳酸钙超细粉生产基地;夕线石年产10万吨,建成高级耐火材料产品、耐高温、耐酸碱的高级陶瓷器皿与面砖生产基地;煤层气综合利用2亿立方米,发电1.2亿千瓦时,建成煤层气开发利用生产基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矿产经济相关产值达到500亿元。

  2、煤炭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发展优势

  鸡西市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而立、因煤而兴,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历史,是国家“一五”时期重点布局建设的煤炭基地,20世纪90年代,煤炭产量曾位列全国第二,累计为国家输送原煤12亿吨以上,为国家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鸡西市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煤炭储量65.59亿吨,其中,探明资源量8.92亿吨、控制资源量18.14亿吨、推断资源量35.62亿吨。主要煤种以1/3焦煤、焦煤、褐煤、气煤、弱粘煤、长焰煤、贫煤为主。其中,1/3焦煤储量达到22.21亿吨、焦煤储量达到5.69亿吨。且低硫低磷,可广泛用于发电、冶金、炼焦、化工、建材等行业。按照鸡西矿区现有资源储量和煤炭产能测算,鸡西矿区均衡服务年限可达百年以上。域内有龙煤集团鸡西矿业公司和沈煤集团鸡西盛隆公司两个大型国有煤炭企业。

  发展基础

  煤炭:全市规划保留煤矿92处,产能3909万吨/年。其中,生产煤矿井22处,产能1689万吨/年;在建煤矿7处,产能255万吨/年;升级改造煤矿56处,产能1845万吨/年。此外,按照正在报批的《鸡西煤炭矿区总体规划》,计划新建矿井3处,产能270万吨/年。2022年,全市煤炭产量达到1515万吨,同比增长13.57%,占全省煤炭产量的21.96%。洗煤能力近4000万吨/年。

  园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新建炼化项目全部进入石化基地,新建化工项目全部进入化工园区”的规定,煤化工项目必须在化工园区中建设、生产。我市现有鸡东化工产业园区和梨树工业谷2个化工园区已通过省相关部门的现场认定。且2个园区规划面积分别为7.13平方公里和4.72平方公里,有足够的煤化工发展预留空间。尤其是鸡东化工园区内道路、铁路专用线、污水处理厂、消防站、变电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已建设完成,完全具备煤化工企业入驻条件。

  焦化:全市现有焦化企业2户,分别是鸡西天和焦化有限公司和黑龙江畅峰焦化有限公司。焦炭总产能160万吨(鸡西天和焦化有限公司产能100万吨,黑龙江畅峰焦化有限公司产能60万吨),焦炉煤气设计产能3.52亿立方米/年,粗苯设计产能2.14万吨/年,煤焦油设计产能7.5万吨/年。2022年,全市焦炭产量达到126.5万吨。

  发展潜力

  随着优质产能的逐步释放,到“十四五”末期,我市煤炭产能将达到3500万吨/年以上,这些巨大的煤炭储量、产能均与我市煤化工产业发展极不匹配。随着国家鼓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方面仍有一定应用空间,并将逐步成为我国碳中和进程中煤炭的主要利用方式之一。

  发展目标

  以“壮大煤头”“激活化尾”为主攻方向,着力做大做强煤炭经济。到2025年,全市煤炭产能达到3500万吨/年,焦炭产能达到300万吨/年,力争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突破性进展。

  3、石墨新材料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鳞片石墨蕴藏区之一,已探明资源储量9.76亿吨(远景储量20亿吨以上),矿物量7485万吨,其独有的大鳞片特性易剥离、好分选,在发展柔性石墨、耐火涂料、机械润滑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更是生产天然石墨烯的优质原料。全市现有有效采矿权14宗,设置探矿权13宗,正在整治整合历史遗留矿权5宗,资源供给十分充足。

  产业优势

  引进了宝安、北汽、中建材、浩市公司、上海多凌等行业领军企业,形成了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材料、传导材料、耐火材料、尾矿综合利用、石墨机械制造等8条产业链。

  加工能力

  全市现有石墨生产企业6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5户)。全市年处理石墨矿石能力750万吨,精矿粉产能62万吨。有高纯石墨、石墨纸、负极材料、高品级钻石、石墨电极、石墨烯等25种深加工制品实现产业化,产能61.5万吨。

  平台建设

  鸡西规划建设了恒山和麻山两个石墨产业园区,园区污水处理厂、酸储中心和通用厂房正在逐步扩建和完善,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国家工信部授予鸡西“全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石墨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石墨产业园区孵化器可提供创业场地、共享设施、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已孵化毕业企业42家。国家石墨产品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能力100%覆盖国内现有石墨制品,国际标准检验参数达60%以上,通过了CNAS认证,检验报告亚太地区认可。

  科技支撑

  全市石墨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户,建成企业工程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联合实验室等科研平台7个,大力推进科研创新,突破了绿色无氟提纯、大粒径人工单晶体、高品质石墨烯、天然石墨烯纺织材料等重大关键制备技术,在锂二次电池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氧化石墨烯合成、石墨烯金属氧化物高分子复合体电极材料等技术方面世界领先。

  政策优势

  出台的《关于促进黑龙江省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2022-2024年)》,在支持产业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绿色化发展、降低用电成本、数字化赋能、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优惠。我市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明确提出对固投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最高给予投资额9%的奖励。出台的《鸡西市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针对企业创新平台建设、新产品研发、数字化改造等环节,在省级政策奖励上再给予市级政策奖励,助力产业发展再添新动能。

  4、食品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资源优势

  鸡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是国际公认的适合作物生长和畜牧业发展的阳光地带。域内耕地面积1582.69万亩,绿色、有机面积达到335万亩,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粮食和经济作物,是我省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市生猪、肉牛累计出栏分别达到85.89万头、7.68万头,奶牛存栏4.38万头,数量稳步增长,为发展肉类食品、乳制食品奠定了基础。我市具有开发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先决条件。

  产业优势

  我市现有食品企业257户,其中:农产品加工企业234户,乳制品生产企业4户,酒类生产企业10户,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3户。规上食品企业84户,我市还是传统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米面加工、酒类、肉类、乳制品等生产加工企业大小林立,种类繁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水稻、玉米、大豆、经济作物、山特产品、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13户,其中,国家级4户,省级31户,市级78户。

  加工能力

  全市水稻产量360万吨,年加工能力883.2万吨;玉米产量210万吨,年加工能力186.1万吨;大豆产量30万吨,年加工能力18.4万吨;畜产品年设计屠宰生猪能力198.32万头、大牲畜8.15万头、禽类87万只;山产品种植面积68万亩。经济作物有蔬菜、白瓜子、甜玉米、杂粮杂豆等。

  品牌优势

  全市现有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的产品个数分别是197个、30个、6个,“两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33个。拥有虎林大米、鸡东大米、虎林红小豆、兴凯湖大白鱼等地理标识品牌,美稻壹品、禾稻夫等一批知名品牌,“黑龙江好粮油”产品9个,“中国好粮油”产品1个。拥有龙江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梨树白”“松茸酒”,黑龙江省著名商标“东北王”“鸡西大曲”等。

  5、畜牧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地理优势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北纬45度,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二、三、四积温带。三大黑土带之一的三江平原腹地,适宜发展畜牧业。

  资源优势

  鸡西市幅员面积2.25万平方公里,经全面排查,详细位置、面积等基础数据上图入库,初步统计,三县(市)六区适合畜牧养殖备选地块119块,共计8.9万亩。水和森林资源丰富,地处乌苏里江水系,有中俄界湖兴凯湖、界江乌苏里江、界河松阿察河,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市属耕地面积740万亩左右,盛产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发展畜牧养殖饲料原料充足。

  发展基础

  全市畜牧规模化养殖企业92家,其中,规模化生猪养殖场53家,规模化肉牛养殖场7家,规模化奶牛养殖场18家,规模化蛋鸡养殖场13家,规模化羊养殖场1家。全市生猪存栏49.2万头,肉牛存栏10.6万头,奶牛存栏4.4万头,羊存栏12.6万只,家禽存栏266.9万只。

  发展潜力

  鸡西市地理及自然资源优厚,饲料充足、人工成本低等优势明显,适宜发展规模化适度畜牧养殖。以密山市、虎林市为奶牛养殖优势产区,拥有多家养殖技术、管理模式成熟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具备生鲜乳DHI检测、奶牛胚胎移植、后备母牛基因组检测等先进技术,有完达山、伊利等合作大型生鲜乳加工企业,奶业振兴前景可观。肉牛养殖以密山市、虎林市、鸡东县和麻山区、滴道区为优势产区,安格斯、龙江和牛等高端肉牛品种为重点,销路好、价格高,具有扩大规模、延伸产业链的良好条件。拥有兴凯湖梅花鹿等特色养殖品种,发展鸡西特色,打造鸡西品牌。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比重达到70%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新增规模化养殖场30家,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

  6、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产业优势

  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山青水秀,土净田洁。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0.6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8%。全市境内有野生中药材231种,目前列入国家药典并已开发利用的药材达100余种,尚有100余种有待开发,野生药材蕴藏量较大。

  产业布局

  着力推进林粮、林菌、林药、林菜、林果、林下养殖与森林景观环境利用等7大林下经济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林产品生产加工与森林旅游、森林碳汇、休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形成“林下种、林中养、林上采、林间游”的发展新格局。

  基地规模

  全市发展种植面积68.2万亩,其中,林粮种植面积26万亩,林辅用地种植林果面积0.32万亩,林辅用地种植林药种植面积17.18万亩,林冠下种植中药材面积8.7万亩,林果种植面积16.32万亩。发展林下养殖4.63万余头(只),其中,林禽2.63万余只,林畜2万余头,特色养殖鸵鸟2000只,梅花鹿2805只,养殖林蛙2万余只,熊880头。我市现有蜜源植物200多种,可养蜂20万群,目前养殖林蜂4.16万群。

  分布区域

  北药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鸡东和密山,种植面积分别在3万亩和2万亩以上。目前,北药发展已形成丹参、赤芍、白鲜皮、苍术、防风、五味子、刺五加、月见草、白头翁、蒲公英、黄芩、黄芪等12个基地。现有野生资源每年外销量3000吨左右,地产药材外销量3600吨,销售总额1.2亿元。

  7、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旅游资源

  鸡西旅游资源富集,大界江、大界湖、大湿地、大森林、大冰雪等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兴凯湖、乌苏里江、珍宝岛等重点旅游资源独具特色,虎头红色文化、北大荒精神等文化特色鲜明,麒麟山、凤凰山、蜂蜜山、金刚山等姿态各异,景色宜人。

  旅游特征

  整体生态旅游资源品质优越。全市A级旅游景区20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1家、4A级旅游景区6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2019年,鸡西市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旅游设施

  全市三星级以上酒店共10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家、三星级8家。各类旅行社42家。兴凯湖机场已开通鸡西至北京、上海、广州、天津、三亚、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等航线;高铁直达北京、哈尔滨、大连等城市,开通了鸡西至乌苏里斯克市、密山至卡缅雷博洛夫、虎林至列索扎沃茨克的国际旅游班车。

  投资方向

  重点推进在兴凯湖、虎头乌苏里江、珍宝岛、G331边境路(鸡西段)等景区和交通节点谋划自驾游营地、房车露营地、民宿等项目,以乌苏里江、珍宝岛、麒麟山、凤凰山、蜂蜜山、神顶峰等为重点,完善重点景区及周边旅游配套服务功能。谋划兴凯湖生态康养和水上娱乐项目、兴凯水城改建、白鱼湾自驾营地、虎头景区二期、密山将军湖旅游综合开发、鸡东县双芽山SSSS滑雪场、鸡东和风地热康养度假综合体、鸡冠区杏花山近郊游建设项目、梨树区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滴道区玲珑水世界游乐园、城子河区永丰朝鲜族丰安村特色村寨等项目。

  8、口岸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发展优势

  鸡西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毗邻,距其首府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310公里,在641公里边境线上,有密山、虎林两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360万吨以上,年过客能力160万人次以上,辐射俄滨海、哈巴边区等17个城市380多万人口。目前,我市已开通了鸡西—密山—乌苏里斯克客、鸡西—虎林—伊曼、密山—卡湎、虎林—列索四条国际客货运输线路。

  发展基础

  密山口岸距俄卡缅雷博洛夫60公里,距乌苏里斯克170公里,距海参崴280公里。密山口岸年过货能力100万吨、过客能力60万人次,先后被列为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对俄液化石油气国际道路试运行口岸。虎林口岸与俄列索扎沃茨克市隔河相望,间距8公里,列市距海参崴352公里,距哈巴罗夫斯克401公里。虎林口岸年过货能力260万吨,年过客能力100万人次,先后被列为进境牧草试点口岸、进境粮食指定口岸、进口木材指定口岸、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正在申请进口中草药指定口岸。

  发展潜力

  当前中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为全面推进双边合作注入新动力,俄海参崴成为中国内贸中转口岸提高了东北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正在积极争创中国(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鸡西协同发展先导区。拟出台《2023年度鸡西市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若干措施》,重点扶持本地生产加工型企业做大做强。

  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构建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依托口岸通道、资质、区位等优势,扩大招引粮食、木材、冰鲜水产品、中药材等资源深加工企业,提高进出口商品本地加工转化率,打造优势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聚带。谋划中俄跨境物流输送带、液化气储运及加气站、互市贸易区建设,专班推进密图铁路、虎林铁路项目,促进口岸经济发展。

  9、生物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发展优势

  近年来,我市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中药材、棚室蔬菜等特色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翻一番,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具有发展生物经济良好的资源、产业和合作基础。

  发展基础

  1.丰富的生物资源。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0.69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3627万立方米(不含森工、农垦),森林树种2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到29.8%。高等植物691种,其中,国家二级植物9种(兴凯松、兴安桧、野大豆等)。林下野生植物种类多、分布广、资源丰富,有山产品300余种,蕨菜、薇菜等闻名中外;有脊椎动物360种,兽类41种,鱼类68种,鸟类238种。

  2.雄厚的药材资源。我市地处长白山系完达山与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交汇地带,药材资源丰富,总蕴藏量在1亿公斤左右。域内有野生中药材231种(植物药206种、动物药24种、矿物药1种)。目前,列入国家药典并已开发利用的药材达100余种,尚有100余种待开发。依托良好黑土和林地资源,近年来,密山、虎林、鸡东、恒山、梨树等地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主栽品种涵盖紫苏、刺五加、五味子、黄芩、赤芍、白鲜皮、苍术、月见草、桔梗、蒲公英等,逐步形成了密山月见草、鸡东紫苏、恒山蒲公英等主栽品种规模化种植基地。

  3.独特的农业资源。我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第二、三、四3个积温带,四季分明,农业资源丰富。无霜期年平均145天,年均有效积温2651℃,年均日照时数为2357.1小时。域内耕地面积1582.69万亩(含农垦),其中,典型黑土耕地面积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1.6%。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4.优良的产业资源。围绕生物医药,全市现有医药生产企业9户,其中,规模以上7户。围绕生物农业,全市建立水稻稻瘟病抗性监测圃3个、大豆病虫草害自然损失率监测圃1个;建成饲料加工企业14家;推广畜禽粪肥自然堆沤发酵、沼气厌氧发酵等无害化处理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88.67%,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围绕生物能源,全市已建成生物质电厂9家,总装机21.6万千瓦。已建成压块站33个,生产秸秆压块近10万吨。国投(鸡东)年产3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项目已投产。围绕生物制造,全市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深加工,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7家。围绕生物环保,全市开展“绿盾”行动,整改完成率99.4%;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完成兴凯湖退耕还湿552公顷、湖岗植被恢复30公顷、恢复退化湿地1.8万公顷。

  5.广泛的合作资源。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毗邻,拥有两个国家级陆路口岸。在跨境产业链、通关口岸建设、人文合作交流等方面均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我省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开放战略的重要枢纽站、沿边开放的重要经济增长区。与广东省肇庆市对口合作持续深化,为生物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合作基础。

  发展布局

  科学布局北药大产业、中药大基地、特色大农业、生态大健康、绿色大食物、生物大制造,构建“药、草、田、湖、食、造”协调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格局。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合理布局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医学工程和生物服务产业,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结构更加合理的产业链条。

  发展目标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等产业。力争到2025年,生物经济实现倍增式发展,生物产业对经济贡献率显著提升,在生物产业部分优势领域形成国内区域性产业中心,产业链条更加完善。“十四五”末,生物经济总量实现翻番,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0%。

  10、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发展优势

  一是政策优势,我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鸡西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鸡西市推动工业振兴若干政策措施》等扶持政策,“真金白银”支持我市数字经济发展。二是区位优势,鸡西具有独特的冷凉气候资源、北向开放的区位优势,拥有密山、虎林两个对俄口岸和兴凯湖、珍宝岛等著名景区,旅游资源丰富,在数字中心处理器散热、拓展对外电商贸易、发展智慧文旅等方面具有独特竞争优势。三是产业优势,我市大力发展“两黑一绿一药”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已达到85%以上,新产业格局为我市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产业基础。尤其是石墨产业,我市石墨资源丰富、禀赋独特,可就地取材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和光电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潜力巨大。

  发展基础

  我市现有以黑龙江天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以虎林市三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企业、以珍宝岛药业为代表的数字化车间和数字化标杆企业,以及众多生产碳化硅、负极材料、石墨纸等上下游相关产品的工业企业,具有成链的能力和基础,数字资源和应用场景丰富。

  发展潜力

  全市数字经济重点项目正在陆续投入建设,龙煤矿用智能化装备(机器人)研发、德顺洗煤机智能制造、锴欧芯片加工、中剑光电数字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投产后我市数字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提升,与已建成的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相互赋能成长,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成为鸡西发展的重要增长引擎,数字产业化实现创新突破,产业数字化进入全面扩张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11、冰雪经济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发展优势

  鸡西市地处中国东北部,是黑龙江省唯一同时拥有界江(乌苏里江)、界湖(兴凯湖)、界河(松阿察河)之地,区域资源特色鲜明。鸡西市冬季旅游资源丰富,雪期长、雪质好,拥有神奇壮观的原始、自然、野性、多样冰雪之美。特别是界江、界湖、界河的冬季隔岸异域、苍茫神秘,具备山水林田湖冰雪全要素资源优势,更具有独特性,形成了鸡西市与众不同的特色冰雪资源。

  发展基础

  鸡西市依托兴凯湖、乌苏里江、穆棱河等域内丰富的冰雪资源和具有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开展冬季冰雪活动,加快推动冰雪产业和冰雪经济发展,不断深化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为建设“生态旅游度假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我市曾连续举办“冰雪欢乐汇”“兴凯湖冰雪汽车越野赛”等赛事活动,在省内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牵头成立龙江东部湿地旅游联盟并开展系列活动,为冰雪旅游市际联合开发探索了新路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发展潜力

  依托鸡西市独特的冰雪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弘扬冰雪文化,推广冰雪旅游,做实冰雪装备,夯实冰雪培训,乘势发展冰雪产业,做大做强冰雪经济,着力打造独具魅力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鸡西实践地。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培训、冰雪装备的冰雪业态总收入达到65亿元。建设市冰上运动中心,打造1—2家省级冰雪旅游度假区;建设1—2家高等级滑雪场;培育1—2个国家级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品牌;举办3—4个省级以上大型冰雪运动赛事活动。冰雪产业体系初步完善、产业链基础不断夯实,“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成效显现。

  12、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潜力报告

  发展优势

  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鸡西是老工业基地,工业体系涵盖20个大类、38个中类、46个小类。正在实施工业振兴计划,工业设计发展拥有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

  发展基础

  鸡西市肃慎文化、金源文化、知青文化、东北抗联文化、北大荒文化、东安根据地历史文化、百年矿山历史文化等文化源远流长。拥有80名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名市级及以上工艺美术大师,2所高校、中职设置了5个设计类专业,高校设计类专家学者34人,设计类在校生1055人,为创意设计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才储备。

  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对高品质的生活要求越来越高,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为创意设计发展带来了巨大市场空间。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创意设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幅增加,建成省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1个以上,市级创意设计产业园区5个以上。引进一批域外创意设计机构,培育规模以上创意设计领军企业2家以上,培育年营业收入超100万元的创意设计骨干企业20家以上,全省创意设计法人单位100家以上,创意设计产业从业人员300人以上。



文章地址:https://www.cnzsr.com/showinfo-155-4676-0.html  | | 招商人@ZSR - 助力招商引资工作 | 致敬招商引资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