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简介
1.1技术成果简介
本项目开发的产品可单用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亦可与现有一线及二线药物恩扎鲁胺、阿比特龙联用,延缓耐药产生问题,解决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无药可用的现状,提高病人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
1.2技术分析与优势
1.2.1核心技术分析
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机制复杂,但醛酮还原酶(AKR1C3)的过表达导致肿瘤细胞自身具备了合成雄激素的能力,导致肿瘤不依赖睾丸及肾上腺等器官产生的雄激素加速生长,另外雄激素受体变异体AR-V7异常生成诱导前列腺癌转移和耐药,二者各自独立又相互促进,成为发生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两大驱动力。因此,本项目设计了同时阻断AKR1C3和AR-V7的双靶基因纳米药物,靶向治疗前列腺癌。
本项目双靶基因药物OnCastra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同时特异性沉默两个基因,并且利用“核酸抗体”--前列腺癌细胞表面膜抗原的核苷酸适配体A10-3.2导航,PEG修饰的PAMAM作为载体为AKR1C3和AR-V7的小干扰核酸保驾护航,实现经血管给药靶向输送基因治疗药物到肿瘤部位。同时,OnCastra成功降低小鼠前列腺肿瘤AKR1C3与AR-V7表达,在恩扎鲁胺耐药组抑瘤率达到55%。
1.2.2技术创新与优势
目前AKR1C3和AR-V7单独的化学抑制剂各有一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同时阻断AKR1C3和AR-V7两个靶点的药物处于国内外空白状态。OnCastra双沉默AKR1C3和AR-V7具有特异性高、肿瘤靶向、制剂稳定的特点。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内发明专利2项,1项已经授权,1项正在实质审查阶段。
1.3技术成果主要产品及应用
本项目形成的产品为双靶基因药物OnCastra,其适应症为转移性前列腺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耐药患者(包括内分泌治疗和紫杉醇类化疗)。
1.4技术成果所处阶段
项目技术成果处于小试阶段。
1.5技术团队
本项目技术团队成员长期从事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纳米载体合成等研究工作。项目负责人为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主任、吉林省纳米工程实验室、吉林省新药药理学评价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新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主要技术负责人,在肿瘤基因治疗纳米诊治一体化研究方向,积累了大量经验,发表SCI论文60余篇,完成新药科技服务与开发项目30余项。项目组获得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2.市场潜力分析
前列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位列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二、死亡率第五。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初诊时多数已属中晚期,前列腺癌在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人数第六,是国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的男性肿瘤。目前,我国前列腺癌特异抗原(PSA)筛查率不高,导致早诊早筛的渗透率低,根据数据, 2015-2019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3%,2022年前列腺癌mCRPC病例数达到14.17万人。前列腺癌是一种男性雄激素依赖的肿瘤,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常用药物去势治疗(ADT),最初应答率能达80-90%,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在去势治疗后发展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这类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
从Nature预测的前列腺癌药物市场看,整体前列腺癌药物市场体量会增大近2倍,将在2029年达到300亿美元,其中传统去势治疗ADT使用将减少,以重磅炸弹药物Zytiga(醋酸阿比特龙)和Xtandi(恩杂鲁胺)为主的雄激素受体(AR)拮抗剂颠覆了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疗格局,市场占有量将继续增大,PARP抑制剂和PSMA放射配体疗法争得一席之地的机会,包括Akt抑制剂在内的激酶抑制剂也会对细分人群起作用。
近年来,中国前列腺癌的新发病例数保持稳定上升态势,预计2024年将达到14.4万人。中国前列腺癌mCRPC病例数预计2024年将达到16万人。从市场空间看,2022年我国前列腺治疗药物市场规模达到约193.72亿元,预计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到233亿美元。
3.融资需求及用途
项目计划融资5000万元。主要用于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推广。
4.技术成果效益分析
4.1经济效益
项目技术成果转化后,可产生约15000万元的市场价值。
4.2社会效益
本项目科技成果转化后,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品质、提升高品质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支付性,满足中国前列腺癌患者最为迫切的临床需求,助力“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5.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婉
联系电话:1375665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