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长岭县隶属于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原市西南部,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科尔沁草原东部。幅员5736.3平方公里,耕地33.26万公顷,林地6.4万公顷,草原6.8万公顷。全县辖10个乡,12个镇、5个园区和6个国营农林场,232个行政村,总人口70万人,70%以上是农民,是典型的农业县份。长岭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全县属中温带半湿润半干燥区,年平均气温为4.9℃,10℃以上有效积温2919℃,年平均降水量470毫米,无霜期一般在140天左右,具备农林牧综合发展的基本条件。盛产玉米、葵花、大豆、马铃薯、花生、甜菜、辣椒、大蒜、黄烟、西瓜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油料生产重点县和吉林省玉米出口基地县。具有地方特色的三青山土豆粉条和新安镇“三辣”(辣椒、大蒜、黄烟)畅销国内外。长岭交通便利。铁路平齐线、通让线在太平川镇交汇,大广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国道203线纵贯南北,省道长白西线横跨全境,乡乡通油路并与国省级干线形成交通网络。长春—西巴彦花铁路已开工建设,长太高速公路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2018年可开工建设,将打通我县对外联系“血脉”。
二、自然资源
长岭县资源丰富。硅砂储量4亿吨以上;油母页岩储量1亿立方米以上;天然气储量825.7亿立方米;石油储量12.4亿吨以上。风能开发潜力较大,年有效风时2000小时以上,年发电近9亿度。此外,粘土、膨润土、泥炭土、建筑用沙等资源储量都很大。
三、产业发展
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327亿元,同比增长9%;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7.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实现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3亿元,同比增长1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98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0800元,同比分别增长5.9%和14.4%。
第一产业。2016年,长岭县新打抗旱大小水源井1.6万眼,大力推广深松深翻、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粮食产量达到350万吨。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规模化牧业小区发展到723个。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兴源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20个。全县农业产业化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3家,解决就业4800人,带动农户近8万户。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劳务收入实现19.2亿元。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提高。
第二产业。2016年,长岭县引进资金到位185亿元。全年在建工业项目100个,新开工项目66个,其中亿元以上20个。全县工业总产值实现482亿元,工业增加值实现12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和7.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397.2亿元,增加值实现1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2%和13.8%。
第三产业。2016年,全县民营经济总户数达到3.56万户,主营业务收入实现573.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8.75万人,同比分别增长6%、8.6%和9%。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16亿元,同比增长9.4%。
四、文化科技教育
教育:2016年,全县2146人升入本科,本科上线率达到88.47%,本科上线率首次突破85%大关;普通高考一次性上本科线人数连续五年居全市前列;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毕业就业率保持在100%。
文化:围绕国家和省文化发展战略,以全国文化先进县、长岭籍文化名人群体和蓬勃发展的文化活动为依托,优化文化创新发展环境,加快文化骨干人才培养,文化产业人才队伍进一步扩大、水平显著提升。启动“长岭好人”评选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举办“书香长岭”、“文化周”等系列活动,丰富城乡百姓业余文化生活。2016年,全县新建14个农村文化广场。
科技: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建立和完善长岭县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加快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的速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政府网站】http://www.jlcl.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