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达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居“蒙宁陕”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3万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有蒙、汉、回、满等17个民族。
乌达区历史上属于黄河流域旧石器时代“河套文化”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范围,曾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活动的地方。1958年11月,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建立阿拉善旗乌达镇。1959年11月,改称巴彦淖尔盟乌达镇。1961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乌达镇建立乌达市。1976年1月10日,正式成立乌海市,乌达区成为乌海市市辖区之一。
乌达区属典型的资源型工矿城区,先有矿、后建区。1958年国家将乌达区确立为包钢的焦煤提供基地,成立了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乌达矿务局,实施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半个多世纪以来,累计产煤2.1亿吨,动用煤炭资源储量4.2亿吨,支援了包钢对焦炭的需要和国家对煤炭资源的需求,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经过多年来高强度的资源开发,乌达区的煤炭资源已经基本枯竭,进入严重的衰退期。
面对严峻形势,乌达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前谋划,开始“壮年”转型,历经6年多的艰辛探索,初步实现了由依赖资源向依托资源转变,煤炭就地转化增值率大幅提升,煤电化一体化、差异化、循环化、科技引领四条发展路径渐渐成形并自成体系,先行先试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转型发展之路。成为乌海市乃至自治区一道亮丽的经济发展风景线。
转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都是为了增进人民福祉,努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产品水平一直都是乌达区委、政府工作的重心。借助采煤沉陷区、煤矿和城市棚户区、库区移民安置等各类保障房建设契机,乌达区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气暖、学校、公园等公共服务产品,推进城市扩容提质、人居环境改善,23680户居民喜迁新居。
2021年全年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乌达区生产总值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4.4%;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6亿元,同比增长1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8亿元,同比增长5.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7019元,同比增长6.9%。
2022年1-9月份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乌达区生产总值完成152.9亿元,同比增长2.9%;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3.6亿元,同比增长139.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4.64亿元,同比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35元,同比增长5.1%。
【自然地理】
乌达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是乌海市辖区之一,东临黄河,南与宁夏石嘴山市毗邻,西与阿拉善盟接壤,居“蒙宁陕”经济区域的中心地带。包兰铁路、110国道穿区而过,距乌海机场20公里,距高速公路口公里,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利。辖区及周边地区的煤炭、高岭土、石英砂、石英岩、石灰石等资源富集。全区总面积198平方公里,辖一镇、七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12.3万,由蒙、汉、回、满等17个民族组成。
【自然资源】
乌达区占地面积206.68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7524.5亩,园地5210.7亩,林地6380.25亩,草地93944.8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069.8亩,交通运输用地5540.7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321.35亩,其他土地17031.9亩。
乌达区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量大质优,煤炭探明储量6.6亿吨,主要煤种有肥焦煤、肥煤、焦煤、肥气煤,全部为冶金焦、化工焦用煤;石灰岩保有储量200亿吨以上,硬质高岭粘土储量达1.1亿吨,硬质软质耐火陶瓷粘土储量在10亿吨以上。水资源丰富,黄河穿区而过,为乌达地区提供了充足的生态、饮用用水。乌达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宜种植名优瓜果、蔬菜。乌海瓜果以其果实丰满含糖量高而驰名,享有“晶莹剔透”和“清香滴翠”的美誉。
【政府网站】http://www.wuda.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