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区划:宁城县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过渡带、大兴安岭南端与燕山山脉交汇处。南与河北省承德市毗邻,东与辽宁省朝阳市接壤,素有"三省通衢”的美誉。全县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辖13个镇、2个乡、3个街道,305个行政村、21个社区。
交通条件:县城天义距北京380公里、沈阳450公里、承德180公里、锦州港230公里、赤峰玉龙机场100公里,赤凌一级路、国道306线、508线、赤喀高铁、叶赤铁路从境内通过,乘高铁2小时可达沈阳、北京,是东北、华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圈重要节点,是内蒙古进京出海最近地区。
劳动力资源:截至2022年末,总人口60.2万,是内蒙古人口最多、密度最大的旗县。劳动力人口32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在食品加工、服装轻纺、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建材等各行业,均有较多企业管理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技术熟练工人。
自然气候: 宁城县属中温带亚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2700-3000小时,年均积温2100-3300°C ,平均气温6.0-8.0°C ,无霜期110-155天。年均降水量390-500毫米,高于全市其他旗县区。
土地资源:2022年共有耕地13.46万公顷(202万亩)、林地22.2万公顷(333 万亩)、草地3.17万公顷(47.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3万公顷(3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161.52公顷(7.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 施用地3425.61公顷(5.1万亩)、湿地596.19公顷(0.9万亩)、其他土地6586.31公顷(9.9万亩)。
水资源:县内有主要河流38条,流域面积4312平方公里。地下水总储量1.9864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9307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2.4392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8425亿立方米。目前,有大II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6座。
电力供应:500千伏输变电项目年内开工建设。2022年,累计有220千伏变电站3座,66千伏变电站22座,10千伏线路101条,重点工业园区内分别有专用变电站供电。
【自然地理】
宁城县位于蒙冀辽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闻三省,马啸惊冀辽”之称。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辖13镇、2乡,305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600493人。距北京380公里、锦州港230公里、秦皇岛港300公里,喀赤高铁、叶赤铁路、赤峰至凌源一级公路、国道306线和省道207线从县内穿过,是内蒙古出海最近的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宁城县在经济领域划分中,既属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范畴,又属于环渤海经济圈,同时享受“东”“西”两大国家支持发展政策。在主体功能区划中,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开发区。
宁城县总面积4305平方公里,东西最长94公里,南北最宽64公里。地处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大兴安岭南端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地势西高东低,最高处为存金沟乡龙潭梁翠云峰,海拔1890.9米,最低处为五化镇小乌兰哈达沟,海拔429米,平均海拔832.6米。七老图山屏峙西侧,努鲁尔虎山由西南向东北逶迤延伸,老哈河、坤都伦河由西南流向东北。西部山峦起伏、中部丘陵广阔、沿河平川狭长,构成了“五山四丘一分川”的地貌特征。
宁城县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日照达到2700-3000小时,年均积温2100-3300℃,平均气温6.0-8.0℃,无霜期110-155天。年均降水量390-500毫米,高于全市其他旗县区。
宁城县共有耕地耕地13.46万公顷(202万亩)、林地22.2万公顷(333 万亩)、草地3.17万公顷(47.5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33万公顷(35万亩)、交通运输用地5161.52公顷(7.7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425.61公顷(5.1万亩)、湿地596.19公顷(0.9万亩)、其他土地6586.31公顷(9.9万亩)。动物33目111科345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植物138科465属953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7种、药用植物130种。黑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1.5万亩,森林面积32万亩,是内蒙古保存最好的原始次生林和野生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县内有主要河流38条,流域面积4312平方公里。地下水总储量1.9864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9307亿立方米;地表水总量2.4392亿立方米,地表水可采量0.8425亿立方米。有大II型水库1座,小I型水库6座。热水温泉核心出水区0.46平方公里,日动采量6000吨,出口温度104℃,被称为中国北方最热天然温泉。
宁城县地处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发现金、银、铜、铁、钼、煤、膨润土、高岭土、珍珠岩等矿产资源34种,开发利用16种,矿床、矿点(矿化点)214处,设置探矿权29个、采矿权112个。古生物化石产地10处、80.17平方公里,分布4个镇乡,被誉为世界化石宝库。
【区划人口】
全县行政区划共辖13个镇、2个乡,22个居民委员会、305个村民委员会、1607个自然村。其中:天义镇(19个村委会,20个居委会)、小城子镇(19个村委会)、大城子镇(19个村委会)、八里罕镇(2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黑里河镇(22个村委会)、右北平镇(23个村委会)、大双庙镇(16个村)、汐子镇(34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大明镇(20个村委会)、忙农镇(15个村委会)、五化镇(16个村委会)、必斯营子镇(20个村委会)、三座店镇(15个村委会)、一肯中乡(25个村委会)、存金沟乡(14个村委会)。
全县总人口60.2万人、2.2万户,农业人口45.1万人,人口密度139人/平方公里。男性31.4万人,女性28.8万人,人口性别比109。有汉、蒙、回等民族25个,汉族51.2万人,占85%;蒙古族7.9万人,占13.1%;其他少数民族1.1万,占1.9%。
【经济发展】
2022年,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0.7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7亿元,增长3.2%(剔除留抵退税因素,完成7.7亿元,增长18.4%);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7.3亿元,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增长1.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9472元和16158元,分别增长8%和9%。全面落实稳经济大盘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力抓调度、促投资、稳企业、保运行,全年实施重点项目72个,完成投资123.1亿元。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8个,到位资金45亿元。累计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10亿元,惠及各类市场主体1.2万户。发放稳岗返还资金、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828.4万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同比增长22.3%。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86%、所需材料压减35%、办理环节压减17.5%,网办率达到68.4%,全面完成自治区和赤峰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
【社会事业】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城镇新增就业3344人,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680人,开展技能培训1634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6万人,劳务收入13亿元。发放低保、特困人员补助金等各类救助资金2.9亿元,受益群众10.3万人次。三中扩建、蒙中迁建、大城子蒙中宿舍楼、苏木皋小学附属幼儿园等7个办学条件改善项目基本建成,职中扩建、第五小学等4个项目开工建设。县传染病医院、方舱医院投入使用,县中心医院提标扩能、妇幼保健所扩建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中心敬老院开工建设,殡仪馆迁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城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基本建成。全面启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集中打造3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自建房和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信访积案化解等专项行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食品药品、审计统计、人事人才、退役军人保障等各项事业都取得新成效。
【政府网站】http://www.ningchengxi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