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鲁特旗位于通辽市西北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地处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度地带,大兴安岭南段支脉罕山山脉横贯于中北部,从北部的内蒙古高原和中山山地逐渐向南过度到低山丘陵和倾斜冲积平原,是通辽市北部重要的天然绿色生态屏障,是通辽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物种基因库,是自治区和通辽市打造我国北疆靓丽风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最高海拔1444.2米,最低海拔179.2米。扎鲁特草原是科尔沁草原唯一仅存的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始草原,具有典型的疏林草原和山地草原特征,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地草原”和“最具民俗(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
扎鲁特旗土地面积1.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1.5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49.2%。天然草牧场面积达1700万亩。大小畜存栏552万头只,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耕地面积220万亩,粮豆总产18亿斤。森林总面积832.7万亩。山杏林面积380万亩,居全国旗县之首,年产山杏7600万公斤以上,是全国山杏林第一大旗。建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32处,森林覆盖率33.23%。境内较大河流有9条,支流48条,总长度758千米;这些河流分属于嫩江水系和西辽河水系,流域总面积1153.78平方千米。大小水泡子90处,总面积25.58平方千米。
扎鲁特旗区位优势明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距通辽市160公里,距北京880公里,距离东北经济区沈阳市410公里,长春市440公里,距大连港750公里,距锦州港490公里,均有高等级公路与之连接。国道304线途经扎鲁特旗199公里,国道105线途经扎鲁特旗101公里,通霍铁路南北纵穿境内71公里,霍白一级路途经北部99公里,锡乌铁路穿过北部27公里,新鲁高速全线贯通。更具有通辽市通往20多个城市的航运及五条铁路交通枢纽的重要优势保障。
扎鲁特旗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历史文化悠久,是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辽金时期重要的军事重镇。扎鲁特旗保存有众多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期古文化遗址、古城遗址,诸如有保存完好的南宝力皋图古文化遗址、金界壕遗址、豫州古城遗址以及查布嘎图大黑山人面岩画遗址、辽圣宗皇帝淑仪赠寂善大师古墓遗址、格日朝鲁十八阿贵洞遗址等393处文物点,其中自治区级以上16处。
扎鲁特旗传统蒙古族文化有四张文化名片,即:全国闻名的“乌力格尔之乡”、“民间艺术之乡”、“民族版画之乡”和“民族曲艺之乡”。扎鲁特旗是著名的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的发祥地,是著名民族曲艺大师琶杰和毛依罕的故乡。这些蓬勃向上的蒙古族传统文化,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开拓进取的精神、英雄乐观的精神、自由开放的精神、崇信重义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扎鲁特旗各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共繁荣的现代和谐文化主旋律。
【自然地理】扎鲁特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科尔沁草原腹地,属内蒙古高原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位于东经119°13′48″~121°56′05″,北纬43°50′13″~45°35′32″之间。东和东北与兴安盟的科尔沁右翼中旗接壤,西和西南与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毗邻,南和东南与通辽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交界,北与锡林郭勒盟的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及通辽市的霍林郭勒市相连。全旗土地总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接近通辽市土地总面积的1/3,东西宽110公里、南北长240公里,版图形状为西北至东南呈狭长形。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低山丘陵,南部为平原和坨沼地带。全旗最高点吞特尔山位于罕山林场、海拔1444.2米,最低点位于道老杜苏木的塔拉花牧铺、海拔179.2米,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海拔为263.5米。全旗辖15个苏木镇、3个国有农牧场,206个嘎查村。总户数11.4万户,总人口31.5万,其中蒙古族15.49万、占49.2%,是一个由蒙、汉、满、回、朝鲜等13个民族组成的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人。总人口中农牧民24.4万人,占全旗总人口的77.5%。
气候特征。全旗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日照时间长。年均气温6.6℃,年均日照时数2882.7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为65%。无霜期年均139天,其中中南部较长、约130~147天,北部较短、约92~124天。春旱多风,年均降雨量382.5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份,年均蒸发量1957毫米,年均相对湿度49%。年均风速由南向北增大,绝大部分地区10米测风高度年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10℃的年均有效积温3192℃。
生物资源。全旗有林面积843.9万亩、其中天然次生林724.4万亩,立木蓄积量272.1万立方米。树种资源200余种,已鉴定的有30科、54属、117种,主要有山杨、白桦、黑桦、椴树、榆树、柞树等。全旗有成片的山杏灌木林377万亩,年产山杏核280多万公斤。野生动物有40目、143科、658种,主要有马鹿、黄羊、狍子、野鸡等。在山坡谷涧和草原深处生长着许多珍贵的植物,可食用的有木耳、蘑菇、黄花、蕨菜等;中草药材有麻黄、防风、甘草、柴胡、赤芍、党参等200多种,现已利用的有50余种。
矿产资源。全旗共发现各类矿床(点)120余处。主要有铜、铅、锌、银、铌、钽、锆、铍、铪等有色金属,煤、石墨、叶腊石、硅石、云母、萤石、高岭土、石灰石、石英等非金属矿产。其中煤炭储量120亿吨、“801”稀有金属矿储量2.14亿吨、石墨储量1.2亿吨、叶腊石储量2亿吨。全旗现有矿山企业51户,开采、冶炼一条龙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
水资源。全旗境内有较大河流共9条、支流25条,分属嫩江和辽河两大水系,是通辽市的水源涵养地。海日罕山以北,发源于特金罕山的霍林河、乌布日昆都楞河和阿日昆都楞河属嫩江水系;海日罕以南,发源于海日罕山的前进河、鲁北河、巴彦巨流河、巴彦塔拉河和源于格日朝鲁苏木境内的艾林河及由阿鲁科尔沁旗流入我旗的乌力吉木仁河属辽河水系。这九条河在扎旗境内的总长度758公里,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境内有大小湖泊泡沼90余处,水面4.6万亩,主要分布在南部半农半牧区。全旗水资源总量7.14亿立方米(未计入乌力吉木仁河自赤峰入境的水量),其中地表水资源量4.4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4.75亿立方米、重复资源量2.04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3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用量2.1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2.3亿立方米,重复利用量0.10亿立方米。全旗现有中型水库2座,总库容6170万立方米;小型水库7座,总库容1750万立方米。全旗有效灌溉面积80万亩,自来水受益嘎查村(分场)136个。
【交通区位】扎鲁特旗是蒙东地区和东北工业基地对接的纽带,旗政府所在地鲁北镇距通辽市政府所在地160公里,距沈阳市410公里、锦州港490公里、大连港750公里、首都北京880公里,均有高等级公路与之连接。通霍铁路经境内中南部长达71公里、设有6个火车站,扎哈淖尔铁路专运线33公里,正在建设中的锡乌铁路通过境内北部27公里。全旗“四横六纵”骨架公路已基本形成,304国道纵穿南北199公里,306省道横贯东西101公里,霍白一级路经过境内北部99公里;县道339公里,乡级公路四通八达,公路总里程达2000多公里。现有二级客运站1处,四级客运站9处,运输公司2家。
电力通讯。扎鲁特旗电网处于东北电网西北部,是东北电网的重要电源点和电源输出基地。霍—通—沙500千伏高压双回输电线路途经境内200公里,并在阿日昆都楞镇建有阿拉坦变电站;鲁北220千伏变电站、北沙拉220千伏变电站均已投入使用,输电线路260公里。66千伏输电线路18条、458公里,10千伏输电线路59条、2523公里。低压线路总长度2779公里,配电变压器2404台、总容量190308KVA。全旗有66千伏变电所12个,主变22台,总容量200000KVA。全旗固定电话用户达到2.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2.5万户,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1万户,互联网上网用户达到1.07万户。
【经济发展】在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依托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全力打造绿色现代能源、铝新材料、文化旅游、煤化工、生态农牧业、肉牛、现代蒙中药等全产业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累计投入近30亿元,建成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鲁北工业园区、以煤电铝为主的扎哈淖尔工业园区和全市最大的高技术煤化工产业园区,三个园区整合为扎鲁特旗工业园区,已纳入了《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项目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入驻企业达到87家,工业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现代能源产业方面,低热值褐煤产能2040万吨,占全市煤炭产能的45%;电力装机容量178万千瓦,其中新能源装机107万千瓦(风电90万千瓦、光伏发电18万千瓦),占总装机规模的60.45%,超过国家及自治区平均水平。建成投运的扎鲁特至山东青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是蒙东及东北地区第一条特高压外送通道,年外送电量达到500亿千瓦时以上,输电规模1000万千瓦,为实现“运煤不见煤、电从空中走”的清洁能源输出模式,构建了“多能互补、多网支撑、多元发展、多极消纳”发展体系,努力打造现代能源示范市。铝新材料产业方面,电解铝形成产能38万吨,占全市总量的17%,铝后加工产能80万吨,占全市总量的35%,依托扎哈淖尔工业园区“风光火电”循环经济互为支撑的微网框架,围绕国电投内蒙古能源公司、内蒙古霍煤鸿骏铝电公司、内蒙古超今铝新材料公司等重点企业,确立了以“煤发电、电炼铝、铝带电、电促煤”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条,有效降低供电成本,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煤化工产业方面,拥有全市基础设施最完善的高技术煤化工产业园区,已入驻建设康乃尔30万吨乙二醇项目和诚润5万吨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总投资860亿元褐煤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多能互补重点示范项目,一期建设220万吨甲醇,60万吨醋酸、30万吨乙醇、20万吨丙烯酸、1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区乃至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其规划建设的以锦州港为终点的国内首创能源长输管道,将进一步夯实蒙东地区北煤南运的基础。绿色生态农牧业方面,完成高效节水种植面积31.2万亩、发展特色种植面积13万亩,全旗现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6家,肉羊屠宰加工能力280万头只,基础母猪养殖1.1万头,农产品加工20万吨,农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58个,“扎鲁特绿豆”“扎鲁特葵花籽”“扎鲁特放心牛羊肉”等商标名扬海内外,产品畅销全国市场。肉牛产业方面,科尔沁草原黄牛存栏量远期控制在100万头以内,邦杰食品、北方食品等肉牛屠宰及深加工项目投产,形成了冷鲜牛肉4.5万吨、即食肉制品1.2万吨的加工能力,草原黄牛核心区正在逐步形成。现代蒙中药产业方面,蒙中药材315个品种,拥有种植基地9个,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学院建立了科研实训基地。清泉生物和苋谷生物等企业,年可生产硫酸软骨素200吨、蛋白粉700吨,马齿苋提取液1000吨、β-葡聚糖液500吨,初步形成了药食健同源、医康养一体、产学研用媒的蒙中药产业体系。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旅游资源富集,自然和人文景点30余处,科尔沁500公里风景大道近200公里的旅游线路在我旗境内,草原生态、民俗文化、自驾营地等国家A级景区3家,逐渐形成了串点成线、串线成面,与赤峰、锡林浩特、兴安盟等周边旅游城市形成聚合态势,“敖包相会的地方”“中国最美山地草原·扎鲁特”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政府网站】http://www.zhalute.gov.cn/